忘記 MBA 遊戲手冊?為什麼我從《一件事》中學到了更多關於團隊建設的知識


忘記 MBA 遊戲手冊?為什麼我從《一件事》中學到了更多關於團隊建設的知識

TL;DR: 許多 MBA 課程所教授的傳統層級式管理結構,對於現今充滿活力的世界而言已經過時。它們窒礙創新、依賴官僚作風,而且無法賦予人才權力。受一位導師的啟發性建議和從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漫畫 One Piece!)獲得的教訓的啟發,我們在扁平化、高度自治的結構上建立了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沒有經理、沒有刻板的頭銜 - 只有信任、自律、共同的目標,以及讓人才茁壯成長的自由。這樣可以降低管理費用、提高敏捷性,並創造一個人們想要加入的團隊。

讓我們來談談領導力和建立優秀團隊。通常,預設的途徑是商學院和既定的管理理論。但如果在傳統的教科書中找不到最好的教訓呢?

他在 2003 年創立了一家軟體公司,到 2008 年已經創造了 1 億美元的營收和 1 億港元的利潤,而他本人也是 AT&T 資助的 INSEAD EMBA 畢業生。他看了看我的圖表,微笑著說:「哦,MBA?用 MBA 來管理公司?廢話!"

這句話從他口中說出來,非常刺耳。「呃......那又怎樣?」我目瞪口呆地問。他回答說"你自己想一想。你為什麼要創業?它真正的生命線是什麼?

那天晚上,我深深地反省。為什麼要創業?老實說,是因為我厭惡官僚主義和沒完沒了的會議文化。生命線是什麼?很簡單:「利潤第一」、「現金流為王」。巧合的是,我的桌上有一冊漫畫 One Piece。這位導師的挑戰,再加上路飛探險的啟示,意外地讓我走上了另一條建立團隊的道路,也是我們 Mercury 今天全力擁護的道路。

守舊派:為何傳統結構會讓我們失敗

世界瞬息萬變。今天,經營一家公司並不像在風平浪靜的大海中順利航行。然而,傳統的 MBA 模式往往會推動組織結構和公司治理,造成各自為政的情況。員工成為大組織中的孤島,受制於老闆傳下來的地位和權力動力。領導層依賴自上而下的指令。

當然,階級制度提供了明確的匯報關係 (而且有人可以指責!)。但它要求不斷開會 - 每日站立會議、一對一會議、無止境的員工同步會議 - 只為了讓人們瞭解其他人在做什麼。坦白說,我覺得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

在越來越不確定的未來,這些僵化、分層的結構讓人覺得過時。它們不符合敏捷性的需求,也無法與現代的 Gig Economy 思維產生共鳴。我們需要一種新的領導方式。

MERCURY模式:扁平結構 & 徹底自治

我理想中的公司架構?扁平。高度自我管理。沒有職稱,沒有決定影響力的年資,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經理。每個人都被平等對待,而基礎就是 信任

我們根據這個理念建立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如何運作?

  • Extreme Ownership: 每位團隊成員都需要強大的自律性和執行力。他們要主動完成工作,並樹立榜樣,以行動界定我們的公司文化。我們沒有秘書,沒有專責的行政人員 -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 自由與責任:沒有人會告訴您要做什麼。所有進行中的專案都是透明的。團隊成員可以看到一切,並選擇加入他們感興趣的專案或他們可以增加價值的專案。想要開始新的工作?很好!但您必須負責取得客戶資金並建立您的團隊。
  • 真正的平等:人際關係是同儕之間的關係。身為領導者,我不會凌駕於同事之上。我們都可以指出錯誤 - 包括我自己的錯誤,我很樂意承認。最重要的是,我不會主宰決定。如果合作關係不順利,團隊成員甚至有「炒掉」客戶的自主權。

這不是典型的朝九晚五。它需要不同的心態。但其好處也是巨大的。有才能的員工可以透過現實世界的挑戰與合作,快速成長。每個人都可以從事他們熱衷的工作。而 「管理 」費用 - 時間、文書工作、會議 - 則大幅減少。這種敏捷性在科技界是不可或缺的

無需指揮的領導

要讓扁平化結構發揮效用,需要一種特殊的領導方式,一種專注於促成而非控制的領導方式。對於任何考慮走這條路的領導者來說,以下是一些基本要素:

  • 描繪令人信服的願景:闡述一個宏大且令人興奮的夢想,讓人們想要追隨。
  • 激發追隨熱情:創造一個讓人們願意加入使命的環境。
  • 堅持方向: 永遠不要因為競爭對手或障礙而改變您的核心夢想或目標。
  • 授權,不要命令:避免單方面的命令。信任您的團隊。
  • 下放決策權:將判斷和決策權分配給適合執行任務的人。
  • 自己承擔責任:當事情出錯時,責任就在您身上。

今天,我們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可以自由發揮他們獨特的能力。領導力不是固定的;它會根據專案和環境而轉變。任何人都可以領導,因為我們不僅信任他們的能力,也信任他們的品格。這種信任塑造了我們的團隊,推動我們邁向理想狀態。

歸根究柢是這樣的:

"Not Everyone Wants to Be the Boss, but being or follow the Boss Everyone Wants To Work For." Keep challenging the status quo "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老闆,但是成為或追隨每個人都想為之工作的老闆。

想想看。你是在建立一個階級體系,還是在建立一個準備好迎戰大線的隊伍?


新舊世代戰爭|讀MBA學管理 不如讀海賊王One Piece

E先生是我2009年JV創業時的Mentor;當時他看了我準備新公司架構圖後,微笑(應該是恥笑)地向我說:「哦?MBA?用MBA 去管理公司? 垃圾!」你或許會想,這位E先生有資格恥笑MBA嗎?事實上,他夠資格有餘。E先生是獲AT&T發獎學金,去全球MBA排夠第一學府INSEAD唸EMBA;2003年成立一家軟件服務公司;2008年已經是一家年收入1億美元及1億港元純利的中型企業。

當時我呆了一下,「Errr,咁即係?」「你自己想一下,為什麼要創業和企業的生命線在哪?」

回家後我想了一晚,要總結的話,創業是因為「討厭官僚主義,開會文化」,至於企業的生命線,在於「Profit First」「Cash Flow is King」。當時剛巧枱面有本《One Piece》漫畫,然後就展開了一段奇幻的創業旅程。

「其之二 最理想的團隊」

時代變遷很快,公司的經營不再像以往一樣,只是航行在平穩大海上的一艘船。傳統MBA的組織架構以及企業管治(Organization Structure & Corporate Governance),每個人都是大組織中的孤島(silo in an organization),再利用舊世代的地位和權力作為約束,靠強勢領導訂團隊目標,由上而下(top down)推動他人。層級的好處是分工明確,員工總是可以找到一個頂頭上司來尋求幫助和了解情況(或孭鑊)。傳統的公司需要非常頻繁會議來了解進展,通過每日開會、一對一溝通、員工會議等方法,讓員工知道其他人在做什麼,顯然,對我來説,開會是浪費時間。

在一個未來越來越不安的時代,傳統架床疊屋的架構,已不合時宜,我需要的是適合當今社會Gig Economy的新領導方式。

我心目中理想的公司架構是扁平化/高度自我管理。 這意味著沒有職位、資歷、經理或高層。 每個人都被視為平等。 建立我理想的領導方式,是由建立起彼此間的信賴關係開始。

「強大的自我約束力及執行力,能自動自發的完成工作。成為後進者的榜樣,並奠定了公司的風格。」

在公司裏沒有秘書亦沒有Admin人員,每位團員要清楚知道自己要做甚麼。在公司裏,沒有職位,也沒有人告訴你該做什麼。 公司的所有團員,都可以看到正在進行的項目,並可以加入他們想要的任何項目。 如果團員想開始自己的項目,那麼他們有責任獲得客戶資金,並建立自己的團隊。團員們之間完全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我雖然是領導者,但並不意味著和同事之間有上下階級關係。團員可以互相指摘對方的過錯,我也會坦承自己的錯誤,更絕不會主導控制團員的決定,例如團員可以趕客!

用這個方式;優秀的人才在實戰中更容易成長,也更容易互補及彼此合作,每位團員亦可以選擇做想做的工作,至於一般「管理」成本,包括時間,文書工作則大大減少。當然這個做法和傳統「返工」是完全不一樣。

最後,對大家想用「扁平化」管理的BossMind 讀者,領導力的必要條件有: ◎描繪出遠大的夢想 ◎部下歡喜追隨而來 ◎絕不因為對手而變更夢想及目標 ◎絕不單方面地下達命令 ◎委任適合的人作判斷與決斷 ◎把責任的矛頭指向自己

現在每位團員都得以自由發揮自己的能力,並隨著角色與狀況的不同,所有團員都有機會成為項目的領導者。這是因為他們不單只是信賴夥伴的能力,也信賴著夥伴的本性。正因如此,才形成了現在的團隊,邁向我認為的最理想狀態。


忘記 MBA 遊戲手冊?為什麼我從《一件事》中學到了更多關於團隊建設的知識
James Huang 2021年5月21日
分享這個貼文
在未知的領域中航行
為什麼適應新常態是不容妥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