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跡象:瞭解財務報表如何被操控(以及為什麼您需要知道)


TL;DR: 這篇文章不是「偽造帳目」的指南 - 那是法務會計師的工作。相反,它是關於裝備您發現財務報告中的潛在紅旗。經理人可能會為了個人利益(花紅、期權價值)或公司利益(併購、貸款)而竄改財務資料(「做數」)。主要的警示跡象包括:儘管銷售額上升,但佣金率卻在下降;隱藏的開支變相成為資產;銷售未付款天數(DSO)飆升;同時持有高現金高債務;利潤和現金流趨勢背離;銷售額增長卻沒有相應的成本上升;以及令人懷疑的逐年平穩利潤。瞭解這些情況有助於您嚴格評估財務健康狀況。

今天,我想談談商業中一個敏感而又關鍵的話題:財務報告的完整性。本系列旨在揭示常見的篡改財務數據的方式,也就是廣東話常說的 「做數」。

讓我清楚說明:這裡的目的絕對不是教導任何人如何進行詐騙。那是違法且不道德的,簡單明瞭。相反地,我的目標是提高您辨識潛在 「紅旗 」的能力 - 那些微妙的線索,可能會暗示在數字的表面下有不太對勁的地方。把它當成是識別欺詐的金融知識。

為什麼要「做帳」?根本動機

為什麼管理者或企業所有者會篡改財務報表?通常可以歸結為金錢和壓力

  • 個人收益:誇大的利潤可以為更多的年終獎金提供理由,或使股票期權顯得更有價值。
  • Corporate Maneuvering:「美化」數字可提高估值,讓公司在併購 (M&A) 或取得銀行貸款時看起來更具吸引力。
  • 滿足期望:投資人或董事會要求達到特定財務目標的強烈壓力,有時可能會讓個人走上危險的道路。

基本利潤公式很簡單:利潤 = 收入 - 開支。為了讓數字看起來更好(靚),操縱通常涉及人為誇大收入或隱瞞/延遲支出。

需要注意的七個紅旗

雖然複雜的詐欺需要專家調查,但以下七項常見指標可能顯示財務數字被篡改:

  1. 佣金比率下降:如果報告的銷售收入急劇上升,但支付給銷售團隊的佣金支出卻沒有成正比上升(甚至下降),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這些銷售是真實的嗎?真正的銷售通常會產生真正的佣金。
  2. 應付帳款增加/隱藏支出:如果報告的收入穩步攀升,但相對的支出卻看似異常低,利潤自然會膨脹。其中一個伎倆是延遲記錄應付帳款或不當地將開支資本化(即在資產負債表中將其隱藏為資產,而不是記錄在損益表中)。
  3. 持續攀升的 DSO(銷售未付款天數): DSO 衡量銷售後收取款項所需的時間。如果一家公司以虛假發票(產生應收帳款)為基礎報告顯著的銷售增長,但卻沒有實際收取現金,那麼平均銷售未完成天數就會持續攀升。
  4. 同時擁有高額現金和銀行貸款:現金為王,但背負巨額銀行債務通常會帶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果一家公司同時擁有大量現金儲備和高息貸款,他們為什麼不償還債務呢?其中一種可能性是需要現金流動性來管理詐騙計畫所需的資金流(例如,迴轉現金)。
  5. 利潤成長、現金流量萎縮:在健康的企業中,會計利潤和營運現金流量通常會朝同一方向移動,即使並非完全同步。如果報告的利潤飆升,而實際營運產生的現金卻停滯或下降,這是一個重要的警示訊號,顯示利潤可能沒有真正的現金支持。
  6. Lack of Proportionality (同比性):商業活動是相互關聯的。當銷售額大幅增加時,您通常會預期相關成本(如銷售成本、運費、原物料、某些營運費用)也會相對增加。如果收入躍升,但核心支出卻維持不變,公司是否突然賣起了空氣?還是員工的生產力在沒有人加薪的情況下神奇地提高了三倍?這值得懷疑。
  7. 不自然的平滑利潤:實際業務表現會因市況、季節性及其他眾多因素而起伏不定。如果一家公司年復一年地報告出非常一致、平穩的利潤增長,而且每次的數字都令人懷疑地接近目標,這可能表示管理階層正在使用隱藏的儲備或會計技巧來消除自然波動。

關鍵差異:欺詐與 「創意會計」

區分蓄意「做數」(即欺騙)與「創意會計」至關重要。創意會計是指利用會計準則(如 GAAP)中的靈活性,盡可能在法律道德的層面上呈現公司的財務狀況。一種是策略性陳述;另一種是蓄意欺騙。

敬請期待本系列的下一部分,我們會深入探討一些更先進的概念。了解這些跡象並不是要變得玩世不恭,而是要勤勉和知情。

好孩子不要學系列:「如何識穿做數:入門篇」

本系列會說明一些常見的「做數」方法,但目的並非叫你學會「做數」,呢啲事留番俾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就好。相反,這系列是為了讓你更有能力去發現舞弊的「蛛絲馬跡」。

「點解要做數/ COOK THE BOOKS?」

通常管理者/ 老闆做數的目的,大部份都是為咗「錢」。例如上市公司要合理化年終獎金、維持高股價令到Option更有價值,又或者可以令到估值/ 股價提升,方便進行M&A,又可能係方便向銀行借錢。

《收入》-《支出》= 利潤

上市公司為咗做「靚」盤數去俾人睇,一定係提升收入及利潤。(因為有利潤,P/E; bonus; 股價都可以合理化)以下有7招去拆穿「靚」數。

  1. 「佣金比例下降」 生意係假嘅話,咁唔使俾佣啦⋯⋯
  2. 「應付帳款上升」 如果收入上升但係冇相對支出,利潤就自然升啦。管理層如果唔想將應付帳款入數,就可以將支出收埋喺Current Asset 到。做到所謂(支出費用資產化)。
  3. 「DSO 持續上升」 因為有假收入單,淨係得應收帳,又如果冇真係俾錢,(Day of Sales Outstanding)嘅趨勢就會持續上升。
  4. 「現金同埋銀行貸款同步上升」 銀行貸款利息相對高,有現金點解唔還錢?因為做假收入要持續用現金周轉。
  5. 「會計利潤增加同時現金流下降」 正常嘅公司利潤增加嘅時候,現金流相對嘅同步唔會差太遠。除非利潤係假嘅…
  6. 「同比性」 銷售增加嘅時候,成本支出等同步都應該會有增加。如果銷售收入有增加但支出沒有同步增長,一係佢係賣空氣,一係員工生產力大進步。(但係唔需要加人工?)
  7. 「順滑利潤」 生意有上有落,如果公司每年利潤嘅銀碼都差不多嘅時候… 咁佢哋公司一定有一個睇唔到嘅Buffer…

做數和「創意性會計」喺完全唔同概念,在會計原則(GAAP) 允許的範圍內,以最佳方式呈現公司的財務狀況好睇,這是創意,是合法而且受到行業認可的;但做數的目的就是為了欺瞞,這是舞弊。

信任,但要驗證。不斷提出問題,並批判性地分析數字。



發現跡象:瞭解財務報表如何被操控(以及為什麼您需要知道)
James Huang 2021年7月2日
分享這個貼文
超越藍海:為什麼你的下一個大勝利可能在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