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生涯中期的十字路口導航:避免失業後的創業陷阱

我最近看到一個故事,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鳴 - 一個關於在職業生涯中期失業的艱難水域中航行的警示故事,以及隨之而來的往往被浪漫化,但卻危險重重的創業之路。這是許多人都會面對的情況,尤其是在產業轉型、科技不斷進步的情況下。看到所犯的錯誤,幾乎就像教科書上的例子,說明不該做的事,刺激我分享一些我自己在商業和科技界的經驗。

避免失業後的創業陷阱

TL;DR:

  • Entrepreneurship is Hard: 即使是在經濟蓬勃的地區,成功率也低得令人難以置信(想想一位數或更少)。失敗是常態。
  • 檢查您的自我:離開企業管理職位通常意味著離開高峰地位和收入。您的企業技能不會自動轉化為創業的成功。謙虛是至關重要的。
  • Start Small & Learn: 不要在不熟悉的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先在新領域中獲得實際經驗(甚至是看似「卑微」的工作)。以最少的資本測試想法。迭代。
  • 儲蓄資本:您在失業後的首要目標是防禦,尤其是在職業生涯中段肩負重任的時候,也就是保護您的儲蓄。避免高風險、資本密集的創業活動,以及針對新人的特許經營計劃。
  • 玩長線:接受您的職業軌跡可能會永久改變的事實。專注於建立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善用現有經驗、學習實用技能,以及明智地管理財務。不要急於找回過去的榮耀。

司空見慣的故事:錯誤的個案研究

我聽說有個人,姑且稱他為 David,39 歲,曾是一家大型房地產公司的中層經理。面對 2019 年左右不可避免的行業衰退,他接受了一份遣散費。他在多年的公司生活中積蓄了不少錢。

他最初嘗試尋找類似公司的職位,但都失敗了。唯一的機會是保險或培訓方面的入門級銷售職位 - 對於一個習慣了一定收入水平和尊重的人來說,這是很難接受的。因此,David 決定開闢自己的道路:創業。

教科書上的錯誤就從這裡開始:

  1. 過度自信的飛躍:裁員兩個月後,利用親戚空置的900平米商業空間(之前是一家成功的燒烤店),David和兩個大學朋友決定開一家......加盟火鍋店。儘管有現成的廚房和空調設備,他們還是在裝修、加盟費和庫存上投入了巨資(約 140 萬人民幣,約合 20 萬美元)。最初的收入很可觀,但很快就減少了。高昂的經營成本和最終的大流行病在一年之內就注定了它的命運。
  2. 愧疚驅動的轉機:餐廳失敗後,David 覺得對合夥人有所虧欠,三個月後,他和其中一位合夥人開始了另一項創業:養魚。經過一個月的 「研究」,他們籌集了 50 萬人民幣(約 7 萬美元),租了 40 畝地,開始養殖鱸魚。熱浪、缺雨、疾病、競爭加劇導致價格下跌,以及低於預期的產量導致了另一次重大虧損。
  3. The Pattern Repeats: 之後的創業也是類似的模式,投入大量資金進入陌生領域,卻沒有足夠的基礎,結果一再失敗,最後還是心灰意冷。

David 的結論是,在經濟轉型期間不應該嘗試跨產業創業,並建議其他人堅守崗位。雖然後者有其可取之處,但前者卻忽略了重點。

職業生涯中期創業的殘酷現實

David 的故事並非獨一無二;它突顯了職業生涯中段的專業人士獨自冒險時常遇到的陷阱。

  • 創業本身就有風險: David 歸咎於 「過渡經濟 」中的 「跨產業 」創業。真相是什麼?創業公司的成功率總是非常低。即使在創新中心的高峰期,成功率也可能只有 3%。對一般人來說,成功率可能接近 0.5%。失敗並非異常現象,而是統計基線。成功才是異數。
  • 「巔峰謬誤」與防禦的重要性:當您離開公司的中高層職位時,您通常會從收入潛力和社會地位的巔峰跌落。您可能會立即本能地想要回到巔峰時期,以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是很危險的。在職業生涯中段,您通常要負起家庭責任,您的優先考量會從進攻(積極成長)轉移到防守(保全資本)。試圖透過高風險的投資來複製過去的榮耀,往往會導致加速衰退。先止血。
  • Corporate Blinders:在大公司磨練出來的技能 - 管理團隊、駕馭官僚體制、在充裕的資源下執行既定的行銷計畫 - 通常無法直接轉換到資源有限的新創公司。大公司會為您提供緩衝,掩蓋您的弱點,並在財務安全網和品牌知名度的支持下運作,這些都是您從零開始所沒有的。相信您的 「上市公司中層經理 」經驗會自動讓您開一家成功的火鍋店,這是一種嚴重的缺乏自我意識的表現。
  • 自尊、急躁和復仇幻想:剛從公司職位上離開,尤其是被裁員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受挫的自尊心,想要快速證明舊雇主是錯的,讓以前的同事看看「你到底是什麼做的」。這種情緒狀態會助長衝動、大規模的決定 - 例如在沒有業界經驗的情況下開設一家 900 平方公尺的餐廳。這是災難的根源。

更聰明的未來之路:科技 CEO 的觀點

那麼,處於 David 地位的人應該怎麼做?根據我在科技和商業世界多年的經驗,我的看法如下:

  1. 擁抱謙卑與成為學徒:忘記 「經理先生/女士」。您正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重新開始。你在大公司的管理和行銷理論?在新創企業的層面上基本上毫無意義,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小企業的老闆通常比公司的中層經理擁有更高的整體營運智慧,因為他們直接面對現金流量、人性和市場殘酷等原始現實,沒有公司的擋箭牌。做好從基礎開始學習的準備。如果您想開一家餐廳,到餐廳工作六個月。打雜、洗碗、跟著經理、瞭解採購、人員編制、財務 - 所有的一切。忍住您的驕傲。
  2. 採用精益原則:小規模起步、測試、迭代: David 的火鍋事業佔地 900 平方公尺,投資額超過 20 萬美元,實在太魯莽了。更聰明的做法是什麼?找一個人流量大的小地方(約 70 平方公尺),以最少的投資(例如 3 萬至 5 萬美元,盡可能使用二手設備),並測試這個概念。在考慮擴展到第二個略大的地點之前,先證明模式、實現穩定的利潤、建立系統和發展您的團隊。這種迭代、資料驅動的方法在科技界很常見,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並將學習最大化。
  3. 避免高風險的賭博及特許經營:大衛因內疚而轉向養魚,這是他又一次誤入了一個出了名的不穩定、高風險、低利潤的行業(農業),其中存在著巨大的未知因素(天氣、疾病、價格波動)。除非您擁有深厚的領域專業知識,否則請避而遠之。絕對、絕對要避免特許經營。大多數特許經營模式都是為了讓特許經營商獲利(通過費用、供貨加價、版稅),而不一定是讓特許經營商獲利。他們擅長從像 David 這類充滿希望,但往往缺乏經驗的創業者身上榨取資金。不要相信那些華麗的承諾。
  4. 發展您的「財商」(FQ):除了 IQ 和 EQ 之外,還有 FQ。大多數人都缺乏這一點。他們盲目地投入業務,直到失去一切後才知道它的重要性。無情管理您的財務。您的首要目標是保本。盡可能選擇輕資產的商業模式。重資產要求往往是陷阱。
  5. 尋找相關的導師:忘記馬斯克、貝佐斯或馬雲的傳記。他們的創業之路牽涉到巨大的運氣和獨特的環境;他們並非可複製的藍圖。尋找的導師只比您過去或想成為的人快一兩步。如果您賺了 50 萬美元,那就向成功經營淨利 100 萬美元業務的人學習。他們來之不易的實際經驗比億萬富翁的傳頌更有價值。
  6. 撐過「剩餘溫度」時期:離開公司後的前 6 到 24 個月,您會處於「剩餘溫度」氣泡中。您仍然覺得自己是「X 經理」,而以前的聯絡人可能仍會提供一些尊重或接觸的機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是開展大規模創業的最危險時刻,因為您的自我膨脹,而且您對自己影響力的認知很可能是暫時的。等到那股熱情褪去,等到你接受你現在是 「大衛 」而不是 「大衛主管」,等到你真正謙卑自己。當您的觀點冷卻下來,並認識到是平台,而不只是您的才能,貢獻了您過去的成功,然後您可能已經準備好謹慎地開始一些事情。
  7. 培養正確的心態:成功的創業需要謙虛、不懈的努力(就像原文中色彩繽紛的 「瘋狗 」一樣),以及對工作深深的敬意。避免華而不實、「讓我們玩玩錢」的態度。這種缺乏敬畏的態度往往會導致痛苦的崩潰。

如果創業不是正確的道路怎麼辦?

創業並不適合所有人,也肯定不是中途失業後的唯一出路。如果創業路線看起來風險太大或不吸引人:

  • 接受是關鍵:首先,要接受您可能無法回到以前的收入或地位水平的可能性。積極、現實的心態是向前邁進的關鍵。做好成為「普通人」的準備。
  • 以不同方式運用您的專業知識:分享您的知識。指導年輕的專業人士或同儕。提供研討會、撰寫文章、圍繞您的專業知識創造內容。不要囤積知識 - 與人分享可能比自己獨享更有價值。即使是來自多個來源的微小回報也會累積起來。
  • 學習實用、不受經濟衰退影響的技能: 考慮學習一直都有需求的實用技能:美髮、物理治療、園藝、烘焙、電氣工作、電話維修。這些技能提供了安全網。
  • 將您的嗜好金錢化:您有長期熱愛的事物嗎?透過社群媒體或內容創作建立一個社群。適度的追隨者通常可以產生足以支付基本生活開支的收入。
  • (策略性地)擁抱計量工作經濟(Gig Economy): 如有需要,可從駕駛、送貨或其他彈性工作中補充收入。您的生活經驗非常寶貴;通常可以透過拼湊的方式生存。
  • 財務堅韌性:嚴格保護您剩餘的積蓄。削減個人和家庭開支。為長期財務策略做好準備,考慮到未來的健康問題和意外事件。您的家庭取決於您的穩定性。
  • 保持警惕:對騙局保持高度警覺。金字塔計劃、詐騙性投資項目 - 這些騙局專門針對處於職業中期轉型期且有一定積蓄的脆弱個人。不要成為獵物。

最後的話不要搞砸

職業生涯中期是一個脆弱的時期。收入、地位,甚至身體健康往往會遇到一個拐點。年輕時的自信大步可能會被中年時的痛苦和焦慮所取代。

這使得負責任的決策變得至關重要。為了您自己和您所愛的人,您應該謹慎而明智地渡過這個階段。保護您所建立的一切。

如果我可以將所有這一切歸結為一個建議,呼應原作的情感:不要搞砸。防守、謙虛、不斷學習、從小事做起,並將穩定性看得比一切都重要。

在職業生涯中期的十字路口導航:避免失業後的創業陷阱
James Huang 2025年4月25日
分享這個貼文
稅季感想:瞭解複雜結構(以及為什麼您不應該嘗試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