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創業精神和高效、充實工作環境的催化劑

經常聽到的抱怨是我們的工作沒有足夠的挑戰性。很多時候,我們被單調的任務、標準化的流程和重複性的工作所困擾。這種經驗會扼殺我們的創造力。

這對企業也沒有幫助。企業急於尋找企業家精神,這是在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保持相關性和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然而,只要員工還要處理不斷增加的「無聊工作」,就仍會是「一切照旧」。  這就是人工智慧有可能成為關鍵的地方。

AI 有能力消除我們工作生活中不太愉快的一面。大多數的 AI 產品、工具和應用程式都會自動化我們在現代工作環境中必須處理的許多標準化流程和程序。 AI 可以「增強」我們的智慧,幫助我們提高效率和生產力。

將人工智能融入我們的商業世界,可以 「騰出 」時間,專注於對我們個人而言重要的事情。它可以讓我們更有 「創造力 」和成就感,這對 「我們為之工作 」的公司顯然是有益的。

對我來說,這才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優勢,但這一點似乎經常被忽視。  很明顯,人工智能的預期潛在效益與其發展和實施之間存在 「錯配」。

但是為什麼?

我的經驗有兩種可能的解釋:

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誤解
由於工作場所缺乏 「數位文化 」和創業精神,人工智能產品、工具和應用程式的開發速度變得緩慢。
對人工智能的 「錯誤 」認知
有趣的是,人們對 「人工智能 」談論紛紛,但並不清楚人們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他們是否將人工智能視為一個機會(就像我一樣)?還是說,他們真的擔心人工智能機器會讓他們失去工作?

為了得到這些問題的一些答案,並對人工智能的「緩慢實施」有更深入的瞭解,我決定對同事和學生做一個快速調查。同時在「大公司」和「大學」工作的經驗,讓我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可以同時瞭解現在和未來這一代工作者對 AI 的期望。

我的發現既有趣又有點出乎意料:

大多數人似乎不知道該如何看待 AI。

當然,每個人都知道 C3PO、Agent Smith 或 Wall-E,但他們卻很難理解它會如何影響他們目前或未來的生活與工作。AI 仍然牢牢地停留在科幻小說的領域。人工智能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毫無關係。他們不知道「狹義 AI」的形式就在他們身邊 (而且每天都在改進)。想想天氣預報、Google 翻譯、iPhone 音訊。

當然,也有少數受訪者比較 「懂 AI」,能夠討論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領域的技術細節和最新發展。

這群人明白,人工智慧還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智慧」(例如,能夠進行對話或做出複雜的選擇),而且現在不是擔心 C3PO「搶走」工作或「接管」世界的時候。相反地,我們應該將焦點放在讓人工智慧在現實世界中運作這項更直接且平凡的任務上。

諷刺的是,這是每個人都想知道更多關於 AI 發展的時刻。當它變得具體和真實的時候。畢竟,無可否認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覺得我們的工作在某些方面是乏味和重複的,而任何能消除這一點的東西(即使是機器)都必須是「好東西」

Entrepreneurs Wanted!
大公司也意識到人工智慧在自動化標準化任務方面的價值。

他們的動機可能是成本、生產力和效率的提升,或是日益增加的法規遵從壓力,而非員工的快樂(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副產品),但結果都是一樣的。他們也了解到,為了保持相關性與競爭力,他們通常必須從事人工智能研究、推出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產品與服務,並實施人工智能工具與應用程式。

在某種意義上,現在每家公司都需要以「科技公司」的方式運作。科技既影響產品和服務,也影響組織和營運。 因此,很難想像有哪家公司或哪個產業不會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

因此,大公司越來越多地對人工智能和數位轉型進行投資也就不足為奇了。從公司高階主管的角度來思考今日的世界。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運作。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公司越來越多地以投資者或收購者的身份參與到 「人工智能 」初創企業中。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具創新性、敏捷性和創業精神的工作場所(至少如果他們想在當前的技術革命中生存下來的話)。而這正是人工智能討論中被忽視的一面。

我們需要做的是釋放員工的時間,讓他們變得更具創意和創業精神。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正是第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和應用程式(即處理重複性工作的工具和應用程式)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地方。

人工智能可以提供觸發點,讓員工更像企業家一樣思考。即使人工智能技術只能從員工手中搶走 20% 的標準化和重複性工作,這也會對工作場所的動態產生巨大影響。

但在這裡,我們遇到了「雞與蛋」的問題。讓我們稱之為 「僵局」。一方面,我們迫切需要 AI 解決方案,讓員工有更多的自由和責任去發揮創意和創業精神。但另一方面,這些同一批員工卻需要協助開發並最終使用這些解決方案。

因此,這一切都歸結為需要更多懂 AI 的員工,協助創造解決方案,讓他們更快樂、更創業。

AI 將成為邁向更多企業精神的觸發點,並最終創造出更好、更有生產力、更快樂的工作環境。

網誌: 洞察力
James Huang 2023年7月28日
分享這個貼文
標籤
Think Different: How Steve Jobs Revolutionized Apple's Brand and Products (與眾不同的思考:喬布斯如何革新蘋果的品牌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