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我們全球經濟的基本邏輯已經改變。需求擴張帶動無限增長的時代--一種 「遞增的幻覺」--已經結束。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 「存量現實」,其定義為超級競爭、供過於求以及對有限機會的激烈爭奪。在這種新的模式下,透過技術採取果斷行動並進行策略性調整的迫切性不僅是一種優勢,更是生存的必要條件。
我是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s 的執行長 James。
我最近在倫敦散步,經過一家 SportsDirect 商店。櫥窗上貼滿了耀眼的紅色標誌,上面寫著「SALE 70% OFF」,然而在充滿庫存的寬敞室內,卻幾乎空無一人。這一幕看似平凡,卻是全球經濟困境的強烈寫照。
我們生活在一個嚴重供過於求的時代。這不僅是零售商品的問題,也適用於房地產、工業產能,甚至是人才。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從亞洲到美洲,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景觀的一大特色。這是從 「增量幻覺 」到 「存量現實 」的鮮明轉變。
成長敘述的終結
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的幾代人,我們的經濟一直在持續成長。這個故事的動力來自可靠的引擎:人口激增、不斷擴大的消費需求,以及透過國際貿易不斷開闢的新市場。這個核心邏輯 - 餅總是會越做越大 - 製造了一種「遞增幻象」,讓人覺得明天總會有更多機會。
這個時代已經歷史性地結束了。全球總需求已達到天花板,許多領域的預期停滯不前,甚至萎縮。餅不再增大。
供應方悖論:當生產力助長競爭時
為此,當代幾乎所有的改革和技術創新都集中在供應端。人工智能、自動化和雲端外包的廣泛應用無疑帶來了個人生產力的大幅提升。
但這造成了一個殘酷的悖論:當每個人的生產力飆升時,每個人也變得更容易被取代。真正新機會的數量不一定會增加,但高能力競爭者的數量卻激增。全球白領和中產階級的崛起,意味著競爭不再只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競爭。它已經成為個人之間無情的零和遊戲--一種激烈的內部競爭現象,或稱為 「內卷化」,現在不僅在中國,在整個亞洲、歐洲和美洲都可以感受到。
過去的全球化是開闢新領域,創造機會空間。今天的全球化則是要壓縮這個空間,迫使這個新的、技術超群的全球勞動力去競爭有限的獎項。
為什麼您必須立即快速行動?適應的迫切性
理解這種從「增量」到「存量」的現實轉變,是當今任何企業或專業人士最重要的戰略意識。它創造了一種深刻且無可否認的緊迫感。
- 優勢之窗正在關閉:驅動生產力悖論的工具 - 人工智能、自動化平台、遠端工作基礎設施 - 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民主化。成為這些技術的早期採用者所獲得的優勢非常顯著,但也稍縱即逝。現在不掌握這些技術的人很快就會發現,這些工具只是生存的賭注,而非競爭優勢。
- 競爭現在是個人、全球和不對稱的:您的主要競爭對手可能不再是街對面的傳統公司。它可能是另一個半球的高技術個人,擁有同樣強大的 AI 工具、較低的成本結構,以及比您行動更快的敏捷度。在這種環境下,策略適應的速度就是您的主要防線。
- 「夠好」的價值為零:在供過於求的世界裡,僅僅「好」在功能上等同於平庸。市場上有大量好的選擇。要想被選中,您必須出類拔萃。建立獨特的品牌、可捍衛的專業知識壕溝以及卓越的聲譽需要大量的時間。您不能等待。
- 不作為是一種反向運動:在一個固定或萎縮的系統中,原地踏步意味著您每天都在失去優勢。您的競爭對手正在適應、提升技能並利用新工具。不作為的代價不是停滯不前,而是競爭劣勢的快速升級,而且時間越長就越難克服。
策略性前進之路
在這種 「存量現實 」下的前進道路,不是在舊有的遊戲中更加努力,而是玩一個不同的、更聰明的遊戲。這需要策略性的轉移,從供應過剩的汪洋大海中的另一個供應商,轉變為獨特且不可或缺的資源。這意味著使用技術不僅是為了提高生產力,而是為了創造獨特的價值主張、建立強大的品牌、擁有可捍衛的利基,並與您的受眾培養深厚、互信的關係。
過去的 「遞增幻象 」提供了安慰。今天的「存量現實」需要勇氣、清晰,最重要的是速度。為了這個新時代而重新建構您的企業、策略和職業生涯的時機不在地平線上。而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