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您的船員:為什麼你的第一個商業夥伴可以決定你的航程?
TL;DR:選擇您的核心業務合作夥伴(「生意拍檔」)是決定創業成敗的最關鍵決定之一。除了技能或友情之外,還要尋找具有真正主人翁心態的個人,他們會有建設性地挑戰想法、不斷努力、致力於成長,並分享您的核心價值。從一開始就明確合法地定義角色、責任、利潤分配和退出策略。正如 Steve Jobs 所說,小公司比大公司更依賴優秀的人才。
有一次,我和我的導師 E 先生 - 我之前提過的那位經驗豐富的企業家 - 討論組織架構。他當時經營一家有 4,500 人的公司,而我的合資公司只有 500 人左右。他告訴我,「我只有五個人直接向我匯報」。我很驚訝:"呃?那麼少?"他的回答一針見血:"如果每個直接下屬每週需要花你三個小時的時間,那麼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做真正的工作?
他的觀點不僅僅是關於授權,而是關於將領導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地方。而在早期,很少有事情比選擇與誰一起建立公司更重要。
業務夥伴」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英文中,"Business Partner"(業務夥伴)是一個廣泛的詞彙,可涵蓋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甚至是主要客戶 - 基本上,任何利益相關者。然而,在廣東話中,「生意拍檔」(saang1 ji3 paak3 dong3)通常是狹義地指創業夥伴,也就是共同承擔風險並希望分享回報的核心人物(「夥 」意味著分享成果)。今天,我要談的是那個重要的核心圈子。
經過多次的創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慘痛的教訓,我了解到創業公司的潛力往往很早就被封鎖了。這一切都歸結於 人們 - 創辦團隊。
創業旅程:為你的 "One Piece "派發門票
邀請某人加入您的創始團隊,就像是提供他們一張船票,讓他們搭乘您的船,駛向宏大的願景 - 您的「One Piece」。您是指著寶藏的船長。但即使您發出邀請,您內心深處也知道,不是每個登船的人都能和您一起到達最終目的地。
在我開始自己的事業之前,我有一個相當天真的想法:創業企業只是好朋友們追逐共同的夢想而已。這似乎很迷人,每個人都有 CxO 的頭銜,談論著熱情和願景。現實呢?通常是難以置信的低薪(最初)、無止境的工作時間,以及共同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
我花了大約九個月的時間來進行我的第一個真正的創業,並經歷了多次'Hire & Fire「的艱難過程,才真正了解到這些」門票'--這些核心合作夥伴的角色--是不能隨便給出的。做出錯誤的選擇,您可能會面臨後果,就像One Piece中Whitebeard把Blackbeard帶到他的船上一樣。
檢查您的船員:誰應該取得登機證?
如果您已經犧牲了舒適、穩定,也許還犧牲了您曾經享受過的生活,來建造這艘夢想之船,您為什麼還要招募一個可能會在船體上鑽洞或導致您破產的船員呢?
所以請記住不要因為一個陌生人說:「我願意上船!」 就把珍貴的船票給他們!您需要徹底檢查潛在的合作夥伴。您應該尋找什麼?
- 超越工作描述:尋找願意解決工作問題的人,不只是他們所定義的任務,而是任何為了集體成功而需要做的事。
- 建設性對話,而非盲目服從:避免唯唯諾諾。尋找願意公開討論、辯論和溝通的合作夥伴,即使是在困難的時候。您需要誠實的回饋,而不僅僅是同意。
- Future-Focused & Growth-Oriented:尋找致力於持續學習和改進的個人,他們能看到長期發展的潛力,並願意與企業共同發展。
建立一家成功的公司需要一個擁有各種技能的多元化團隊。但對於創始合夥人而言,光有技術能力是不夠的。您必須評估他們是否真的具備 創業家的心態,而不只是員工 (「出糧」/領薪水) 的心態。他們是在思考建立價值,還是只是在履行職責?
許多合作夥伴關係失敗的原因在於價值觀、工作道德或長期願景的根本不一致。除了夢想之外,您必須解決實際問題:
- 定義明確的角色與責任。
- 建立利潤分配機制:如何分享成功?
- 同意退出策略:如果有人想要或需要離開,該怎麼辦?
這些都不是有趣的對話,但卻是必要的。在您出航之前,最好以法律形式將它們記錄下來。這裏的含糊不清會為以後的災難埋下伏筆。
每當有新的核心合作夥伴加入時,我們都會強調:「從今天開始,請將這家公司視為您自己的公司」。真正的合作夥伴會擁有自主權。他們的努力是為了共同的成功,而不只是作秀。
正如 Steve Jobs 的名言:「小公司比大公司更仰賴優秀的人才」明智地選擇您的核心團隊。
讀One Piece去學習尋找「生意拍檔」
E先生曾對我說:「公司只有5個人向我direct report。」 (E先生公司有4,500人;我2009年的JV有500人左右)「Err? 咁少?」 「如果每個direct report,一星期要你3小時,你還有多少時間做正經事?」
<<其之三 生意拍檔該找哪些人>>
在英語的商業世界「Business Partner」和中文的「生意拍檔」用法很不一樣。在英語世界,Business Partner除了指生意合夥人外,亦包括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甚至客戶,總之你盤生意所有持份者,都包括在內。不過,在香港,「生意拍檔」定義相對狹窄,一般只是指合夥人,而「夥」也有分享果實的意思。
事實上,我經過多次創業,嘗過許多慘痛教訓與失敗後,我發現不少初創生意,在創業早期已奠定其成功機會,而一切在於「人」,即創業團隊。
邀請別人加入自己的創業團隊,就像是發給他一張通往One Piece的船票,你以夢想/大寶藏為終點站,號召乘客上船。但連你也知道,在這船上,並不是每一位乘客都能跟你一起抵達終點。
在沒創業以前,我一直以為創業就是幾個好朋友,靠著一個共同理想而打拼的單純行為。每個人看似富麗堂皇的,掛著各種 CxO 的頭銜自由來去,美其名為夢想而奮鬥;實質上領著超低的人工,享受每天加不完的班和無數個看日出的早上。
創業滿九個月,以及自己真正經歷過多次的「Hire & Fire」,我才逐漸暸解到這張船票真的一張都不能亂給。否則你就像是白鬍子將黑鬍子帶上船的後果。
<<你應該對上船的夥伴細細檢查>>
在概念階段或找團隊階段,如果你都已經願意捨棄一切舒適平穩,告別曾經令你快樂的生活,去打造一艘朝夢想航行的船,你大概不會去招攬一個,有機會令你更驚心動魄,且讓你負債破產的船員?所以請謹記,千萬不要因為有個陌生人跟你說:「我願意上船」,就輕易給他One Piece船票。
那麼該找怎樣的夥伴呢?
- ◎不只份內事,連份外事也願意處理的人
- ◎別找聽話的人,找那些願意和你討論溝通的人
- ◎看未來願意不斷進步的人
企業如果想成功,組一支多樣化團隊,擁有多種多樣的技能,這點很重要。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成為創業合伙人,核心在於你要考察你的合夥對象,是否真具備創業 (不是出糧)思維與創業意願。往往很多合伙人最終合夥失敗核心在於價值觀、行為理念不合。創業除了夢想,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沒有明確的利益分配機制與管理機制,創業最終一定會慘淡收場。開始合夥前,一定要設定好合伙人的利益分配,最好能通過法律方式規劃出來,並明確退出機制及後續的長期分配機制。
努力是對自己負責,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每次有生意拍檔加入,我們都會說:「從今天開始,請把這個公司當作就是你自己的公司」。
「小公司比大公司更依賴優秀的人才」。 喬布斯
用心建立您的創辦團隊。他們是您未來成功的基石。聰明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