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跡象:賣空氣篇

TL;DR: 本篇文章將繼續介紹我們如何識別違規商業行為的系列文章,重點在於識別經營「空殼公司」(shell companies)的業者,他們基本上是「賣空氣」(sell air)的。這些經營者通常缺乏自己的核心資源 (資金、技術、產品),但卻擅長連結他人的資源、抽取利潤 (「抽水」),以及在事情失敗時幾乎不參與遊戲。識別他們的方法是仔細檢查他們在價值鏈中的實際角色,檢查進入的真正障礙,堅持與實際合作夥伴和團隊(而不僅僅是經營者)會面,探究運作細節,並進行嚴格的背景調查。建立在「空氣」上的企業往往缺乏真正的、可持續的價值。

(免責提醒:本系列旨在提高您發現商業交易中潛在問題的能力,以達到教育目的。它並非專業建議,也不是任何特定實務的背書或說明手冊。

在探索商業現實的旅程中,我們討論過各種財務紅旗。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一種需要仔細審查的特殊營運方式 - 現代的 「皮包公司」(pèih pāau gūng sī)或空殼公司,通常由看似精通 「賣空氣」(「賣空」)的經營者運作。

當我在上市公司工作並進行盡職調查時,這些都是最常遇到的「異常」創業公司。二十年前,「皮包公司」(字面意思是 「公文包公司」)一詞本來並不完全是負面的。由於資訊嚴重不對稱,尤其是在跨境貿易中,能夠連接各方的中介人確實是必要的。我認識一位中港貿易客戶,他在 20 年間從單一辦公桌做起,建立了價值 800 億美元[貨幣不明,可能是港幣或人民幣]的業務 - 這證明了在不同時代,透過聯繫創造價值是合理的。

然而,今天這個詞往往帶有負面的含義,指的是其商業模式類似這樣的 「操盤手」:

  • 沒有錢?找有錢的合作夥伴。
  • 沒有技術?尋找技術人才合作。
  • 沒有產品?透過 Google 尋找供應商。
  • 沒有財務觸覺?將會計外包。
  • 沒有辦公室?畢竟這是一家「公事包公司」...

他們如何支付薪資?

  • 核心角色:提供股權(前期零現金成本)。
  • 外圍工作:外判。
  • 技術人才: 承諾為他們找到生意(也許會在途中收取隱藏的分成或加價 - 「食價」)。

基本上,這些經營者設置遊戲(「搭張枱開牌局」),目的是透過從中間(「抽水」)抽取佣金或費用來獲利。如果專案或冒險失敗?他們會繼續下一個項目,而且通常只冒很少的資本風險 (「反正又沒出錢」)。這就是所謂的「賣空」或「空手道」。

由於這些公司通常缺乏任何核心價值、專屬技術或專業團隊,它們唯一的資產可能就是一份可能純粹為了出售「公司」而使用財務技巧 (「財技」) 設計的 P&L 報表。收購此類實體的買方通常會發現其下並無可持續的獨立業務。因此,它根本一文不值 (「完全唔值錢㗎!」)。(如果他們連一個似是而非的 P&L 都做不出來?這說明了他們的專業性或缺乏專業性)。

當然,熟練的經營者也擅長包裝。他們的廣告往往充滿說服力,例如:

  • "Oh, I'm very close friends with [Important Person Name]!" (我同啊邊個好熟㗎)
  • 「我有好多客㗎」(我有好多客㗎)
  • "我之後市值N億,你現時投資/幫手就正啦!(我之後市值N億,你現時投資/幫手就正啦)

如何看穿煙霧:識別虛假企業

要擺脫華而不實的表達方式,需要專注於實質內容的盡職調查。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事項:

  1. 分析價值鏈和角色:這位經營者實際上在哪裡?他們增加了什麼實質價值?他們是必要的,還是只是薄薄的中介層?對於 B2C 模式,檢視獲取客戶的成本 vs. 終身價值和重複購買頻率。對於 B2B,仔細檢查客戶集中度 - 如果一兩個客戶佔據絕大多數的業務,那麼如果他們離開了會發生什麼?
  2. Assess Barriers to Entry (「行業壁壘」/「門檻」):企業是否具有真正的競爭壁壘?是否存在專有技術、獨特專業知識、法規障礙或所需的大量資本,使他人無法輕易複製?如果技術或營運障礙很低,問題就變成:「為什麼不自己來做?(「不如自己做。😂」)
  3. 真正的團隊和合作夥伴見面:不要只相信經營者的說話。如果他們提到重要的技術合作夥伴、關鍵管理人員或主要客戶,請堅持要與他們見面。如果您只和前台人員互動過,那就是一個很大的紅旗(「好大幾會係假嘅」)。
  4. 檢查氛圍(如果適用):如果他們辦公室,請在參觀時注意。如果環境感覺過度「惡劣」(混亂、缺乏動力)或令人懷疑「良好」(過度華麗、誇張、表演多於實質),都可能是不正常的。
  5. 探究運作細節:詢問詳細、具體的問題,瞭解企業的日常運作方式。潛在客戶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提供服務?如何處理問題?含糊、迴避或過於簡單的答案都是警示訊號。
  6. 參考檢查!參考檢查!Reference Check!: 我再怎麼強調這一點也不為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與前員工、客戶(如果可能的話,除了欽點的客戶之外)和供應商談談。獨立驗證經營者的聲稱和聲譽。

值得注意的是,精簡作業或連結資源並非本質上的欺詐。但最終的考驗是能否提供真正的、可持續的結果和價值(「埋單交出結果」)。純粹建立在 「空氣 」上的運營最終在審查或市場現實下崩潰。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真正成功的經營者的對比特徵。

好孩子不要學系列:「創業最高境界? 賣空氣篇」

//本系列會說明一些常見的「做數」方法,但目的並非叫你學會「做數」,呢啲事留番俾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就好。相反,這系列是為了讓你更有能力去發現舞弊的「蛛絲馬跡」。//

之前喺上市公司返工,了解完嗰P&L; 就去做盡職審查。最常見到不正常嘅「startup」;實際上係「bogus company」(內地現在叫「皮包公司」),本來「皮包公司」係泛指「成間公司所有嘢淨係得個公文袋」。廿年前「皮包公司」嘅名稱並唔係咁負面的。以前因為資訊不對稱,極需要中間人安排,所以有呢類仲介存在。我有一個中港貿易客戶用咗廿年時間由一張寫子枱做到一年有800億生意額。

但係現時「皮包公司」嘅意思一般是指「操盤手」做生意: 沒錢?找有錢的合作; 沒技術?找技術人才合作; 沒產品?用Google搵供應商; 唔識財務?外判會計; 辦公室?都話係皮包公司⋯⋯

咁點樣出人工? 核心工作可以分配股份吖嘛;(冇成本) 外圍工作可以外判嘛; 技術人才?可以話幫佢搵生意嘛。之後又可以食價。

簡單啲講,操盤手搭張枱開牌局,從中間抽水。項目失敗了?就繼續下一個,反正又沒出錢……俗稱賣空氣又或者叫「空手道」。呢類公司因為基本上冇核心價值或核心技術或團隊,純粹用財技堆砌P&L去賣。買家買咗之後唔可以正常持續做生意,所以係完全唔值錢㗎!(如果連P&L都冇?咁唔專業?)

當然做得「操盤手」,都會識得包裝,例如會講: 「我同啊邊個好熟㗎」 「我有好多客㗎」 「我之後市值n億,你現時投資/幫手就正啦」

要識穿呢類「假生意」,一定要識睇:

  1. 公司嘅Value Chain同埋角色。如果個生意係B2C嘅,就睇recurring frequency per customer;B2B就要睇每個客嘅生意比重。
  2. 具有一定「行業壁壘」,俗稱「門檻」,如果盤生意技術門檻低,不如自己做。😂
  3. 如果淨係見到操盤手,佢講過嘅人都見唔到,咁好大幾會係假嘅。
  4. 如果去到佢Office,你見到成個氣氛太差或太好都唔正常。
  5. 可以詳細問有關營運嘅操作。
  6. Reference Check;Reference Check;Reference Check (重要嘅嘢講三次)

當然創業賣空氣不一定係詐騙,但係如何講/做出/ 埋單交出结果一定係一個重要指標。下次講成功者模式。

摒棄誇誇其談,探究真正的實質內容。真正的價值創造需要的不僅僅是連接點 - 它需要建立一些真實的東西。保持洞察力。
發現跡象:賣空氣篇
James Huang 2021年12月31日
分享這個貼文
發現跡象:瞭解財務報表如何被操控(以及為什麼您需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