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每個人都在追逐 「藍海 」市場的夢想。然而,這些純淨的藍海往往會因為競爭而變得比預期更快。對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更可持續且更實際的方法是「紫海」或利基策略。這包括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在現有市場中開闢特定、服務不足的區塊。與追逐難以捉摸的「藍海」相比,它具有更低的成本、更大的市場應用潛力以及更低的風險。
如果您曾花時間參與商業策略討論,毫無疑問會聽過「紅海」和「藍海」這兩個名詞。我們都知道這幅圖畫:紅海」是現有市場中擁擠、充滿血腥的水域,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佔有率而激烈鬥爭,通常會降低成本並模仿競爭對手。藍海代表原始、未開發的市場空間,充滿機會,沒有競爭對手,創新帶來高利潤。
藍海策略 (Blue Ocean Strategy) 的海妖之歌聲勢浩大。專家經常建議初創公司完全擺脫紅海,透過突破性創新找到自己獨特的藍海。聽起來很完美,對吧?找到一個沒有人佔領的空間,根據價值而非成本來定價,然後就能獲得回報。
瞬息萬變的藍色:市場動態的現實觀察
問題在於:世界並不是黑白分明,或是純粹的紅藍兩色。大多數企業都是在我喜歡稱為 「紫色海洋」 的環境中運作,為什麼呢?因為那些純藍色的海洋?它們很少能維持長久的藍色。我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 - 一個新的、無人爭奪的市場空間出現了,幾乎在一夜之間,競爭者就會湧入,即使不是完全紅色,也會變成紫紅色。
想想最初的虛擬銀行浪潮。它們代表了金融業的藍海趨勢 - 數位為先、降低成本、吸引新世代。但老牌銀行推出競爭性數位產品的速度有多快,又有多少新的虛擬銀行冒出來?藍海迅速轉向紅海。
擁抱紫色:利基策略的力量
因此,如果純藍海是稀有的獨角獸,那麼務實的前進道路是什麼?這就是 紫海策略,它基本上就是掌握 微型市場。
壁龕」一詞來自法國建築學,是指在牆壁上建造的一個小而明顯的凹處,通常用來放置雕像。它雖然小,但定義明確。在商業上,利基市場是一個較大市場中的一個聚焦、特定的區塊,由不同於整體市場的獨特需求、偏好或特性所定義。
除非您擁有無限的資源,否則從利基開始或轉向利基往往是明智的策略之舉。您可以用多種方式定義這些利基:
- 價格:豪華、中端、注重預算
- 人口統計:性別、年齡、收入水平、教育程度
- 品質:優質、手工製作、經濟實惠
- 心理統計:價值觀(例如,永續性)、興趣、態度、生活方式
選擇為利基市場提供服務並不是小規模的想法,而是智慧的想法。這是一項深入迎合特定客戶群的策略性決策,通常比較大型、一般化的競爭對手做得更好。這不僅僅是產品略有不同的問題;它需要創新您的商業模式 - 您如何接觸客戶、提供價值或服務結構 - 以有效地抓住您所選擇的利基市場。這是關於在更廣闊的紫色海洋中尋找您的藍色空間。
在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這是我們的核心理念。我們與客戶(通常是競爭領域中的成熟企業)合作,找出並建立他們獨特的利基(即現有市場中可捍衛的藍色領域),並分享隨之而來的成功。
尋找您的利基:紫色海洋中的範例
雖然您心中可能已有熱門的產品類別,但若能專注於其中的利基市場,將可大幅增加成功的機會。這些只是起點 - 在每個起點中,還有無數其他創新機會存在:
- 具生態意識的消費者:永續產品、道德採購、碳中和服務。
- Health & Wellness: 專門的健身計畫、心理健康應用程式、特定的飲食食品。
- 寵物主人:美食寵物食品、專業寵物照護服務、寵物科技小工具。
- LGBTQ+社群:有針對性的旅遊、包容性的金融服務、以社群為中心的平台。
- 旅行者:老年人冒險旅行、經濟實惠的背包旅行裝備、數位遊牧者資源。
- 玩家:電子競技教練、獨立遊戲開發工具、無障礙遊戲硬體。
- 遠端工作者:符合人體工學的家庭辦公室設定、遠端團隊的網路安全、虛擬團隊建設經驗。
紫色海洋策略的目標是將紅色海洋中被忽視的角落重新變成藍色。這就是透過商業模式創新,有時甚至是破壞現有的市場規則,分出一個「藍色領域」。
紫色思考的優勢
為何採用此紫色海洋/利基策略?
- 較低的成本:由於這些「藍領」是在現有的紅海中發現的,因此您通常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技術和熟悉的使用者偏好,這有助於降低開發和行銷成本,而不是從頭開始創造全新的東西。
- 更高的採用潛力:與激進的藍海產品可能只吸引早期採用者不同,紫海策略通常以現有市場中的優化群組為目標。這些使用者已經存在,您只是更好地滿足他們的特定需求,讓您在市場滲透率上擁有天然的優勢。
- 中小企業的理想選擇:涉足全新的藍海需要大量資源,而且風險很高。如果失敗,規模較小的公司可能無法復原。然而,紅海是已建立的市場。在其中經營的中小企業已經擁有獨特的使用者洞察力,並可能擁有一些資源或領域專業知識。在熟悉的領域內尋找競爭較少的利基市場 (由紫色變成藍色) 是更容易管理,而且往往更成功的策略突破之路。
別再迷戀「藍海」 紫海策略有三大優勢
「藍海策略」和「紅海策略」你肯定都聽過,簡單來說,「藍海」是指那些面積寬廣、還沒有競爭者進入的新市場;而紅海呢,是指人多,特別擁擠的現有市場。
「紅海策略」的獲利方程式:壓低成本、搶佔市佔率、大量傾銷等傳統商業手法。「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就是不完全競爭的市場,這個市場競爭者少或尚未有競爭者。
由於進入者少的關係,對於商品價格,消費者沒有辦法做價格上的比較,企業得以訂出遠較成本高出甚多的售價,獲取高額的利潤。企業在這個市場中,需要不斷的創新,以差異性來吸引消費者,只要產品夠吸引,企業就能獲得良好的利潤。
很多專家都說創業要有「藍海戰略」,鼓勵創業者擺脫紅海,通過創新産品找到屬於自己的藍海。但是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絕大多數時候其實都處於一片汪洋「紫海」之中。因為大部分「藍海」維持不了多久,我們都看到了一個個「藍海」瞬間變紅。例如: 虛擬銀行(Virtual Bank)就是紅變藍再變紅。
紫海戰略/Niche Market:
Niche來源於法語。法國人信奉天主教,在建造房屋時,常常在外牆上鑿出一個不大的神龕,以供放聖母瑪利亞。它雖然小,但邊界清晰,因而後來被引來形容大市場中的縫隙/ 小眾市場。對創業者,除非你有無限資源,小眾市場(Niche Market)是一個好開始.
小眾市場是更大市場中的一個細分部分,它可以通過其獨特的需求、偏好或不同與整個市場的特性來定義。例如,在女鞋市場中有很多不同的細分或小眾市場。大尺寸女性的鞋子亦可是一個小眾市場。
定義小眾市場的一些最常見方法是基於:
- 價格(奢侈、中端、低價)
- 人口統計(性別、年齡、收入水平、教育程度)
- 品質等級(高級的、手工的、經濟的)
- 心理學(價值觀、興趣、態度)
選擇專注於某個小眾市場是一種戰略性的決策,比那些定位較大市場的競爭對手,更好地服務特定客戶群。演繹新的商業模式,讓新創企業在紫海中找到自己的「藍海」,不是一味尋求全新且完全的「藍海」。
企業需要在創新理念上與過去切割,在過去的經營思路上苦苦掙扎,難有出頭之日,想取得非凡成功和超常規發展,必須「不正常/ 超常」,依靠商業模式創新在競爭中取勝。只要涉及商業模式的任何方面,即信息、市場、服務、概念或網絡等,都可能是創新的源泉。將企業內外可能有所創新的資源為自己所有,實現創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和運用,就可能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建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例如我IT公司的定位是找適合的商業客户一起合作去找到我們的藍海,然後共同享有成果。
7個小眾市場/紫海例子:
雖然你可能已經想到了熱門產品,但你可以通過從「紫海戰略」開始,然後深入尋找適合市場來提高成功率。小眾市場只是起點,你可以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探索,也可以在每個類別中找到其他創新機會:
- 環保意識消費者
- 健康與保健
- 寵物主人
- LGBTQ+ 群體
- 旅行者
- 遊戲玩家
- 遠程工作者
「紫海戰略」就是讓在紅海中被遺忘的角落變藍,要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把「藍色領域」從紅海中分離出來。還要大膽突破市場游戲規則,進行顛覆性創新。
「紫海戰略」有什麼優勢呢?第一是可以保持低成本。這些「藍色領域」是從紅海中發現的,所以原來市場的資源、技術支持、熟悉的用戶偏好,都能夠幫降低產品的成本。
第二個優勢是企業可以開發普及率高的大眾化產品。藍海戰略推出的新產品,往往只能吸引一部分小眾消費者。而紫海戰略選定的用戶呢,是通過紅海用戶優化的,有天然的市場佔有率優勢。
最後一個優勢是,「紫海戰略」有益於中小企業實現戰略突破。新市場的門檻高,一旦中小企業全力投入,遇到風險之後就有可能覆水難收。但是,「紅海市場」是確定存在的成熟市場,無論什麼規模的企業,在自己的領域裏都有獨特的用戶群和領地資源。所以,中小企業在紅海里,尋找那些競爭少,甚至是沒有競爭的區域,就很有相對優勢。
停止追逐海市蜃樓。在您周圍的海洋中尋找深紫色的斑塊 - 那往往是可持續成長和真正競爭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