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中「乖」與「懂事」兒童的細微差別


有沒有想過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在看待兒童方面的微妙差異?
在西方文化中,好孩子體現了智慧和勇敢等美德;相比之下,東方文化則推崇乖巧的孩子,他們在聽話和社會理解力方面表現優異。
我們將探討為何聽話和勤奮並不能保證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取得成功,尤其是那些面臨社會經濟挑戰的人。

在西方文化中,當一個孩子受到表揚時,通常會被稱為 「好孩子」。然而,在東方文化中,這種讚美很少以相同的方式表現出來。相反,孩子更常被稱為 「乖孩子」。儘管這些詞語聽起來可能很相似,但它們之間卻有微妙的區別,了解這些區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嘗試在複雜的養育子女過程中遊刃有餘的父母而言。

首先,從西方的角度來看,「好孩子」體現了傳統的人類美德。智慧、勇氣、勤奮和同情心等特質通常被視為好孩子的界定特徵。相反,在東方文化中,「乖孩子」包含了更多的特質,尤其是尊重長輩的重要性。乖巧的孩子會聽長輩的話,特別是父母和老師的話,傳統上父母的地位比老師高。

在西方環境中,聽話不一定會被視為好孩子的美德,但在東方社會中,聽話卻是乖孩子的重要特質。另一個區別乖巧兒童的要素是「善解人意」的概念。這個詞不僅包含了對成人世界現實的理解,也包含了對現實的接受。它是有禮貌、精於社會細微差別、對權威人物(即長輩和父母)的情緒和掙扎敏感的核心概念。本質上,這意味著能夠與長輩感同身受,同時擺脫典型的童年天真和理想主義。

從這些區別可以看出,如果一個孩子被標籤為乖巧懂事,他們的慾望和行為往往與父母的期望甚至指導緊密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亞洲父母贏得的名聲是他們希望以最佳方式控制孩子的生活。這通常表現在從小就安排嚴格的教育制度。孩子不僅要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還要追求課外活動,例如音樂和體育。

教育僅僅代表了最初的階段;父母通常會在孩子還沒長大之前就規劃好他們的人生軌跡。上哪所學校、申請哪所大學、選擇哪個學科,甚至出國的前景,這些決定通常都包含在父母的規劃中。最終,期望可能會一直延伸到畢業後的就業,通常是事先安排好的初步工作或在親戚家實習,甚至可能是通過與顯赫家族結婚進行財務合併。

這就是社會繁衍的現象;警察的子女通常長大後自己也成為警察。同樣,公務員的後代通常也會追隨父母的職業。在制度框架內,這種現象尤其明顯。此外,社會經濟地位在這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富裕環境中由 「直升機父母 」養大的孩子,往往在他們有能力做出獨立選擇之前,就已經為他們規劃好了機會。這讓乖巧的孩子有最大的機會茁壯成長。相比之下,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父母可能只會鼓勵子女勤奮讀書,並相信「通往財富的道路應通過教育」。

這種觀念雖然是基於自我改善的慾望,卻往往忽略了現代社會的複雜性與現實。最終,乖孩子的客觀性質諷刺地促進了階級繁衍;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只需遵從父母的指示,就能在社會階梯上攀爬,甚至往往無法真正瞭解他們是如何達到這樣的高度。

我們不難發現,三十歲以下的人在制度體系中茁壯成長,賺取可觀的薪資,他們的人生歷程顯然是父母的建構。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們就走在一條精心鋪設的道路上,允諾在他們成熟之前就能取得輝煌的成就、擁有財產或達到社會地位。當他們遵循這些由父母設計好的預設路徑時,他們的早年生活無可否認地保證了他們在三十歲之前就能過著舒適、經濟穩定的生活。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們的收入和職位也會穩步增長,帶領他們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當孩子努力想擁有父母期望中「聽話」的品質時,他們難免會遇到「你必須自己出去迎接挑戰」的態度。這可能會造成失望的時刻:孩子踏上不同的道路、失去金錢,或是從經驗中了解到世界確實是個充滿挑戰的環境。在克服困難之後,這些孩子總會傾向於回到父母最初為他們規劃的道路上。也許這可能比他們的同齡人來得晚,但他們怎麼可能抗拒免費給予他們的優勢呢?

相反地,在某些情況下,父母可能會缺乏耐性,或沒有就他們的期望進行健康的討論,導致關係惡化和誤解。在成功的情況下,乖巧的孩子可能會發現沒有必要完全理解他們行為的細微差異,或他們成就背後的原因。這通常會導致他們對自己的高收入和社會的尊重產生一種令人困惑的自我意識。他們可能會認為,成功所需的單一智慧,只與聽話和勤奮有關。

他們艱辛地攻讀自己並不特別感興趣的學位,同時在自己可能不感興趣的科目上取得高分,這一切造就了出身富裕的「考試者」的形象。他們在一條精心規劃的道路上奮力前進,最終遠早於仍在成人生活的奮鬥中掙扎的同齡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然而,這種理想化的情況主要適用於那些父母成功且富裕的人。相反地,即使是那些來自較不成功家庭的人,也會努力養育聽話的孩子。我們的教育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這種培養聽話孩子的傳統,這些孩子渴望得到認同和指引。對於背景較不優越的兒童而言,故事往往會以不同的方式展開。

一個來自較不富裕家庭、天生聽話的孩子,可能真的會努力體現「乖巧」的概念。他們願意聽從父母的建議,並努力學習,希望能考上大學。然而,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圍繞著指導的品質以及對他們的期望。如果孩子的父母提供了誤導性或過時的建議,那麼這些挑戰就會被大大放大。

雖然他們的父母可能擁有某些在較低經濟階層生存所需的智慧,但他們往往缺乏在享有特權的地位或嵌入社會流動性的網路中脫穎而出所需的洞察力。他們對上層社會的態度,傾向於依賴對自己錯失機會的回憶。舉例來說,如果父母在年輕時因資歷不足而無法找到工作,他們很可能會堅持子女必須接受大學教育,以避免他們所面對的陷阱。

同樣地,對於那些在之前的房地產熱潮中錯失了房地產投資機會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在一有機會的時候就催促自己的孩子爭取房地產所有權。對某些人來說,由於經濟掙扎而導致的早婚義務,迫使他們嘮叨子女,以避免重蹈覆轍。

這種指導並不是來自成功的經驗,而是來自未實現的願望。歸根結柢,這類諮詢建議總是希望傳達這樣的訊息:「我可能不會再走這條路,但您必須尊重我的見解,避免類似的失望。不幸的是,除非社會面貌一成不變,否則這些植根於二十年前經驗的知識很快就會過時。二十年前蓬勃發展的職業,今天很可能無法獲得相同的回報,而賦予上流動性的教育資格,在今天的市場上也可能毫無價值。全球化和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快速進步,使得這些經驗在很大程度上變得無足輕重。

因此,在這些傳統範例下長大的聽話孩子,往往會發現自己處於現實與期望不符的位置。他們可能會發現,儘管他們擁有大學學位,但仍處於社會經濟階梯的底層。他們可能會問自己:「為什麼我在某個職業上投入了心力,卻賺不到足夠的報酬?為什麼我受訓的職業已經過時,或者我一直發現自己在苦苦掙扎,卻沒有任何可預見的突破?

這些乖巧的孩子陷入這樣的悖論:他們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但是他們卻發現自己失去了所有努力的成果。家長也許難以理解這種脫節,他們堅信自己選擇的道路是絕對正確的。"為什麼對您大學教育的經濟支持沒有轉化為繁榮?難道你們只是不夠努力嗎?

雖然聽話和勤奮的特質可能確實與較富裕家庭的孩子相同,但缺乏建構的路徑,或甚至可能存在錯誤的方向,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雖然乖巧可能有助於階級繁衍,但對於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複製品而言,這只不過是一條充滿負面因素的道路。

在「應試者」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的地區,這些兒童發現他們和較富裕的同齡人一樣,被寄予相同的期望,但卻沒有相應的資源或指導。面對父母僵化、不屈不撓的信念,更會讓他們變得心灰意冷,在嘗試闡述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時感到困惑。

社會經濟背景較低的個人無法安全地規劃出自己未來的道路;他們最擅長的是在不斷演變的市場中應對挑戰,並在環境中摸索前進。對許多人而言,軟體工程師的身分可能在某一年獲得成功,但市場的風向卻轉向偏好駕駛、體力勞動,甚至是人工智慧的角色--在他們無法控制的系統中不斷波動。

對於那些置身於既有體系之外的人來說,中間值是,相當不祥的,是對過時經驗的依賴,而這些經驗在今日的世界已經不再適用。這最終讓聽話的孩子處於不穩定的位置,他們在盡最大努力的同時,也在嘗試不滿意的滋味,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因而培養出不滿的情緒。

隨之而來的失望,不只是因為他們個人的努力,也因為他們與父母緊張的關係,因為父母堅持過時的成就之道。當表現良好的孩子無法分享同樣的成功時,他們就會懷疑自己的努力究竟出了什麼差錯。他們會問自己,為什麼他們努力學習、勤於聆聽,但最終卻沒有得到任何令人滿意的回報。

然而,如果事件如本文所述發生,我們必須質疑順從的追求是否真的有任何意義。接受教育、盡忠職守地勞動並保持順從,對這些人來說可能只會帶來挫折。

對於家境優越的孩子來說,順從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而那些家境不太富裕的孩子則經常發現,他們的順從讓他們成為被剝削的對象。這種現象正是無數 「落魄學者 」故事的核心,他們飽受貧窮的煎熬,卻又充滿潛能。

歷史上對於這種社會不平等的認知,促使過往的政權貪污地操縱制度,以維持控制權,但卻沒有解決影響較不幸青年的基本問題。然而,今日的機構,包括政府機關與大型企業,已無法提供足夠的空間,容納所有在既有架構內尋求庇護的人。

因此,除非年輕人能夠適應不斷演變的經濟現實,否則僅僅表現出順從的姿態幾乎無法為他們帶來光明的未來。隨著挫折感的增加,社會本身也首當其衝地受到這種不滿和不滿情緒的影響,而那些利他地遵守適當管道,但最終卻感到被遺忘的人,也醞釀著潛在的憤怒。

此外,這種憤怒更因聽話的孩子本身的誤解而加劇,那些有幸走在傳統成功道路上的孩子,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同樣表現出聽話和努力的同齡人,卻沒有享受到類似的結果。

當遇到不幸的人時,我們很容易就會認為他們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勤奮或不遵守從屬的社會規範。這種錯誤的想法只會疏遠和鄙視那些在類似環境中掙扎的人。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獻身和服從將瓦解社會障礙的普遍信念頑固地存在著,但現實卻與幻想大相逕庭。


網誌: 洞察力
James Huang 2024年8月9日
分享這個貼文
標籤
奧運會:每個人都是廉價座位上的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