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假勤勉的面紗:數位時代的生產力假象
TL;DR: 「假裝勤奮 」是一種看似忙碌卻沒有取得有意義的進展的行為。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區分努力的假象和真正的參與是至關重要的。要在數位轉型及其他領域取得真正的成功,需要專注的行動和真實的知識應用。
瞭解偽造的勤勉:現代悖論
在我之前關於「偽工作者」的討論中,我提到了現今快節奏世界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假勤。這個概念是指表面上看起來很忙碌、很投入,但實際上卻沒有任何重大進展的行為。這是一種微妙的自我欺騙形式,表面上看似勤奮工作,但實質上卻乏善可陳。
透過被動消費來學習的假象
一個日益增長的趨勢是人們勤奮地學習線上課程,個人每天花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 「學習」。乍看之下,這似乎值得讚賞。然而,這些努力往往無法轉化為實質的利益,例如職涯發展或技能提升。
雖然有些人歸咎於低品質的課程,但問題往往出在被動式學習上。真正的學習需要主動參與和應用。就像只看烹飪節目而從未下過廚一樣,單純消費內容會讓知識停留在理論上而無法應用。
學術界的長期居留:逃避還是真正的追求?
攻讀高級學位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做法,通常是為了躲避充滿挑戰的就業市場。雖然有些學生追求知識,但許多人卻延長學術旅程,卻沒有掌握核心技能。這導致他們的履歷表光鲜亮麗,卻缺乏實際工作的準備。
此外,有些學生為了取得高 GPA 而玩弄體制,以犧牲核心科目為代價,在較容易的選修科目上取得優異成績。雖然這在國內可能行得通,但國際院校通常會看穿這種表面現象。
功課悖論:重量不重質
現今的學生面臨大量的家庭作業。然而,儘管通過重複而非真正的理解取得了很高的考試成績,許多人仍在基本概念上掙扎。這種機械式的學習方法是另一種形式的 「假勤勉」。
基本真理:行動和應用是關鍵
在中國文化中,知識被視為一種轉化。然而,轉化既取決於所獲取的知識,也取決於知識的應用。線上學習擁有巨大的潛力,但如果與實踐脫節,就會變成 「假勤勉」。
真正的價值是透過行動來創造的,也就是以勞動為基礎的商業和營運活動。知識本身並不等於財富;將知識轉化為技術及其實際應用才能創造價值。
許多學習者沒有考慮他們所學知識的實際影響。沒有行動,學習就變成了自欺欺人的 "Fake Diligence"。歌德和維特根斯坦的智慧提醒我們:「起初是行動」,強調了行動對於真正理解的必要性。
成人的等價物:996 的神話
在職場中,「假勤勉 」的表現是 996 小時的艱苦工作時間表。這通常是管理不善的表現,延長工作時間不一定等於提高生產力。許多人忍受著長時間的工作卻沒有技能上的進步,誤以為表面上的努力是真正的進步。
前資訊時代清楚區分勤奮與懶惰。今天,「假勤奮 」模糊了這些界限,讓我們可以掩飾不積極的行為。我們必須認識到,真正的進步源自於專注、深思熟慮的行動。
有些人擅於表現忙碌,但卻怯於執行。就像多任務處理會妨礙孩子的學習一樣,它也會妨礙成人的生產力。這種 「忙碌 」是 「假勤勉 」的另一種表現。
總結:擁抱真實行動
真正的進步來自於對任務的真正投入,而不是表面上的努力。識別並擺脫「假努力」對於真正的成長和有意義的成就至關重要。在我們引領數位轉型和技術應用的同時,讓我們專注於真正的行動和應用,釋放我們真正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