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經濟悖論:樞紐的潛力與本地就業的現實

TL;DR: 香港繼續為企業提供顯著的優勢(低稅率、自由港地位),使其在全球舞台上具有吸引力。然而,這些企業優勢並未轉化為本地就業市場的強勁復甦。遠端工作的興起、自動化,以及因數位轉型而擴大的潛在技能缺口等因素,似乎正在造成脫節。香港需要一個策略性的方法,以確保其經濟優勢也能在數位時代促進本地就業機會。


香港的經濟悖論:樞紐的潛力與本地就業的現實

我一直在分析全球景觀 - 企業在哪裡蓬勃發展、創新在哪裡蓬勃崛起,以及科技如何重塑經濟。香港一直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案例研究,這個城市以其商業活力而聞名。然而,從 2025 年的情況來看,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悖論:這座城市對企業無可否認的吸引力,並未引發我們所期望的當地就業成長。

這種動態充分說明了全球正在發生的變化,而我的公司所提倡的數位轉型正是這種變化的主要動力。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複雜的畫面。

堅定不移的支柱:為何企業仍然熱愛香港

香港並未失去其核心優勢。純粹從營運和財務的角度來看,香港為企業(包括科技公司)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設立據點的理由:

  1. 簡化、低稅制: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香港的簡單稅制和低稅率對注重盈利能力和再投資的公司來說極具吸引力。這是一個清晰、可量化的優勢,在全球引起共鳴。
  2. 自由港的力量:對大多數進口貨品不徵收關稅?對於從事貿易、硬體或複雜的國際供應鏈的企業來說,這是黃金。它減少了摩擦和成本,這些都是我們這個快節奏的科技世界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
  3. 商業不動產景象:雖然過去的商業不動產價格昂貴,但目前的商業租賃市場可能會提供一些機會,或至少比過去的高峰期有更多可預測的動力。靈活性和可管理的管理費用總是值得歡迎的。

這些因素創造了一個環境,從紙上看來,企業應該蜂湧而至並擴大規模。

脫節:當地工作機會在哪裡?

這就是矛盾的關鍵所在。儘管有這些強大的激勵措施,當地的就業市場卻沒有出現同步的蓬勃發展。原因何在?香港所提供的優勢,不一定需要創造大量的本地勞動力就能發揮作用。這顯示出幾個趨勢,而這些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技的影響:

  • 全球遙距工作團隊的崛起:科技讓工作不受地點限制。公司可以受益於香港的金融結構,同時僱用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人才。只需在香港設立一個小規模的行政辦事處即可。
  • 自動化與人工智慧:例行性的工作,甚至更複雜的流程,是否正在自動化?當然。AI 和自動化正在提升效率,但也會減少對傳統角色的需求,進而影響當地的招募需求。
  • 技能需求的轉變:在此環境下蓬勃發展的產業,在當地的勞動密集度可能較低,也可能需要高度特殊的科技前瞻技能。當地勞動力所具備的技能與數位驅動型企業的需求之間是否存在差距?

結果是企業利益與當地就業機會無法同步發展。

數位轉型對香港的重要性

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怪圈,更是一個信號,表明香港需要戰略性地引導數位轉型的力量。光是對商業友善是不夠的,香港必須積極培養一個科技創造本地價值和機會的生態系統。

這表示

  • 投資未來技能:大規模推動當地勞動力的技能提升和再培訓,以應對高需求的技術職務 - AI、資料科學、網路安全、雲端運算等。
  • 培育當地創新:支援本土科技新創公司和擴大規模的公司,這些公司更有可能在當地僱用員工。
  • 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确保数字基础设施保持世界一流水平,以有效支持下一代业务和远程协作。

展望未來:縮小差距

香港正處於一個令人著迷的關鍵時刻。香港的傳統經濟實力雄厚,但其影響力正被全球科技趨勢所重塑。香港的領導層、企業和勞動力需要了解並適應這個新的現實。

挑戰顯而易見:香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不僅吸引全球企業,還能確保在數位時代為香港人創造可持續的優質就業機會?這需要一個具前瞻性的策略,不僅要將科技視為商業的推動力,更要將其視為促進本地包容性繁榮的工具。這就是香港需要解決的難題。

香港的經濟悖論:樞紐的潛力與本地就業的現實
James Huang 2025年4月30日
分享這個貼文
超越文字:Google 的 AI 視訊套件如何徹底改變內容創作(以及您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