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技能

世界經濟論壇 [2025年未來工作報告]

仍有人說人工智能不如貓狗聰明。讓我們來看看世界經濟論壇是怎麼說的。哪些產業會成為未來的趨勢,哪些產業會被淘汰?我們會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在文章的最後,我們會談一些深入的思考,會比較重口味。

TOP FUTURE SKILLS」圖表顯示 2030 年職場技能的變化趨勢。

如何解讀圖表?

水平軸(從左至右):

  • 左側:技能的重要性降低(例如體力勞動、基本技能)。
  • 右側:技能仍然重要(如技術應用、策略思考)。

垂直軸(從下至上):

  • 價值越高,技能需求成長越快(例如 AI 和資料分析)。

四個技能分佈區域:

  • 右上角(高需求、高成長):如「人工智慧與資料」、「網路安全」、「技術應用」,是未來最關鍵的領域。
  • 右下角(需求高但成長放緩):如「以客戶為導向」、「品質管理」,仍然重要但需要深化。
  • 左上角(高增長但需求下降):此區域較為特殊,顯示雖然某些技能在短期內需求增加(例如數位品牌管理),但長期而言可能會被新技術取代,我們需要提防過度投資。
  • 左下角(低需求、低成長):如「體力勞動」、「多語言能力」,將逐漸被自動化或工具取代。

未來需求大幅增加的產業(正面):

  • AI 與數據科學
  • 網路安全與網路技術
  • 設計與使用者經驗 (UX)
  • 綠色經濟與永續發展

對未來技能需求減少的產業(負面):

  • 傳統製造和重複性勞動(手工任務)
  • 基本編碼和簡單的技術支援 (編碼基礎)
  • 傳統品牌與行銷成長 (數位品牌成長)

從事需求上升或下降行業的朋友,可以思考如何提早規劃和部署。

關於未來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這個話題其實比較沉重。以下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工業革命以來的科技變革,無論是蒸汽機還是電腦,本質上都是對人類工作方式的工具性改造。這些變化通過機械化取代了體力勞動,通過信息化優化了流程效率,在摧毀舊有工作崗位的同時,總能創造出更大的就業生態,社會人力資本也總能實現結構升級。然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性發展,正將這場已有 200 年歷史的技術改革推向新的境界。

人工智能革命的顛覆性在於其根本性的轉變:從協助人類執行(Doing)到深度取代人類思考(Thinking)。

當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獨立完成法律文件的審閱,當神經網路可以獨立診斷醫學影像,當大型語言模型可以流暢地進行跨語言商業談判,人類在認知領域的傳統優勢正面臨系統性的解構。

更為深遠的是,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職場能力的評價體系--基於經驗積累的專業壁壘被算法穿透,依賴邏輯推演的決策權威受到數據模型的挑戰,甚至需要數十年實踐的創造性工作也面臨擴散模型的產能碾壓。這種能力均等化的現象,本質上構成了對人力資本價值評估體系的根本性質質的質疑。

就業市場的結構性崩潰已經慢慢開始。頂尖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正在上演「馬太效應」:數百名演算法工程師訓練出的模型,可以取代上萬名傳統工程師的產能;十人團隊開發的智慧客服系統,可以取代上千人規模的客服中心。這種「極少數精英+海量計算能力」的新型生產組合,正在瓦解「就業機會隨著技術進步而線性增加」的經典經濟模式。更值得警惕的是,當 OpenAI 等公司不斷突破模型參數的指數級增長時,人類職位的替代速度或將呈現非線性加速特徵。

AI 正在改寫社會契約的基本邏輯,我們迫切需要重新定義什麼是「人類不可取代的價值」。

我不是在這裏製造焦慮,而是我們必須誠實地面對未來一個現實的命題。關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目前沒有確切的答案,但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走的路。如果你願意,不妨先跟隨我,我會定期分享人工智能底層概念、人工智能工具應用,以及最新的人工智能資訊,陪你一起探索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

網誌: 洞察力
AI 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技能
James Huang 2025年2月13日
分享這個貼文
標籤
假如我是財政司司長(激進版)
激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