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知的領域中航行

為什麼適應新常態是不容妥協的


TL;DR: 世界不只是暫停了,而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等待回到「舊有的正常狀態」是一個失敗的策略。那些在最近的破壞中茁壯成長的企業,都是透過接受現實、專注於核心優勢、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採用全球化思維,以及利用科技來進行轉型。COVID 不僅是危機,更是重建的催化劑。不適應就會被遺忘。

過去幾年來,我們好像都屏住呼吸,不是嗎?等待事情終於回復原狀的那一刻。但我今天要在此分享一個醞釀已久的觀點,這個觀點早在最近的動盪完全襲來之前,就已經在我和我的團隊心中結晶。

即使是在 18 個月前,各種跡象也顯示出重大的經濟轉變。雖然其速度和突然性讓許多人措手不及,但基本趨勢並非完全出乎意料。作為領導者,先見之明至關重要。我們開始調整風帆、重新分配資源,並為更波濤洶湧的水域做好準備。然而,即使做好了準備,變革的步伐仍是無情的。

迎接深淵:在不確定中創立水星公司

2020 年 4 月,正值史無前例的全球變遷,我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在香港成立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很多人質疑當時成立新公司的天時、地利和膽識。但我們看到了機會,這不僅是生存的機會,更是創新的機會。

與許多主要專注於代理模式、銷售或市場行銷現有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不同,我們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創造中。我們的核心使命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建立我們自己的專屬系統,從基礎開始創新。這是一場賭博嗎?絕對是。回顧過去,這需要極大的奉獻精神,尤其是我的合作夥伴,他們容忍了我對完美的不懈追求。過去一年,我們投入了三倍的努力,以確保我們的平台和產品不僅是好的,更是卓越的。

業務的核心在於執行。一年半前,我們從零開始,現在預計年收入接近港幣 3,300 萬元,市場估值達港幣 2 億元。這不僅是數字上的進步,更是對我們核心理念的肯定,以及我們致力於透過科技創造真正、實質價值的承諾。

「恢復正常 」的迷思

我想分享我在 2020 年 5 月與我的英國合作夥伴 Martin 的一段對話。他所在的行業和許多其他行業(零售、餐飲、旅遊)一樣,受到了難以置信的重創。他說了一些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是時候調整我們的心態了。我們一直希望有一個結束日期,希望解除限制,希望一切恢復正常 - 旅行不戴口罩,一切如常。就好像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很明顯,在不久的將來,這是不太可能的。不久之後,我們甚至可能忘記戴口罩的感覺。

當時,他們在英國的 F&B 業務已大幅下滑 99.7%。他的話是一個嚴峻的提醒。我們一直希望能有「終點」,回到現狀。但隨著新的變種和限制的改變,這條明確的終點線仍然遙不可及。

真相是什麼?我們期待的「終結」可能不會來了。至少不是以許多人所預想的方式。對於全球交錯的產業而言,回到 COVID 前的營運水準似乎越來越不可能。我們需要邏輯且理性地面對與這些新動力共存的現實。在這個新的現實中,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業務會是什麼樣?

策略性適應:復原力的藍圖

基於這種認同,早在 2020 年 6 月,我們就利用這些核心原則規劃了我們的策略:

  1. 選擇正確的產業:專注於對持續變革有適應力或加速變革的產業。對我們而言,科技和數位轉型是明顯的贏家。
  2. 瞭解您的強項:加倍專注於您公司最擅長的領域。我們的強項是創新和系統開發。
  3. 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與願景與適應力相同的夥伴合作。
  4. 從第一天開始就放眼全球:將您的公司定位為全球實體,不僅在當地營運,還能在數位相連的世界中運作。

知道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回事。我們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與客戶不斷對話,才真正掌握了市場格局的變化。我們看到一些企業意識到了模式的轉變,大幅調整了他們的策略,並實現了成長(有些企業今年甚至成長了 20%!)。相反地,我們看到其他企業堅持舊有的方式,等待著永遠不會出現的回報,最後,他們也無法生存下去。

世界已經改變。您改變了嗎?

有句話說:「世界末日,我上班遲到了」。這句話突顯了在面臨巨大變化時,墨守成規的荒謬性。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What's gone is gone / You can't go back)這句話引起了人們深深的共鳴。

對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 以及我個人而言,這段期間不僅是挑戰,更是重建的機會。當舊的結構崩塌時,你不用擔心會遲到;你可以開始建立新的結構。技術是重建過程的基石。

以下是引發這些思考的原稿。

BossMind x James Huang 專欄

崩塌與重建|請接受現實 疫情是沒有盡頭

18個月前已預期經濟會反覆向下,只是想不到事情會來得這麼突然及急促,雖然已安排好資產配置但是仍有很多事情沒好好完成。

2020年4月毅然決定離開舒適區,在港建商業軟件公司,有別於其他公司做代理、銷售及市場推廣,我將全副心機投入於創造、創新能力,建立一套自家研發系統。回想起來仍然是一個大膽決定,慶幸夥伴們體諒我的「完美主義」,過去一年用上三倍的力量把平台及產品做好。做生意,從來都講求執行力,年半時間,由零起步,到今日預計全年收入近3300萬元,市值亦已衝上2億元,多少亦對我營商理念得以肯定,未來我希望透過BossMind專欄,把過去一年的經驗,向各位總結及分享。

「其之一:恢復正常生活」

疫情爆發至今,我們一直希望全球疫情會有終結一日,隔離令解除,受創產業得以復甦。疫情間所有受到重創的產業,例如零售、餐飲或旅遊業,也許有個信念:「只要撐得夠久,就能恢復正常,像以前一樣」。

回想2020年5月,我與英國夥伴Martin通話,當時他說了這一番話:「現在是需要開始調整心態的時候了。去年,我們大多希望全球疫情會有一個結束日,限制將被取消,一切恢復正常,我們可以搭飛機旅行,不必戴著口罩旅遊玩樂。就好像,全球疫情從未發生。但越來越清楚的是,這在未來幾年內不太可能發生。很快地,我們甚至可能忘記可以不戴著口罩的美好時光。」當時我們在英國的餐飲業務下跌了99.7%.。

經過18個月,變種病毒株接連出現,原本已放寬的防疫措施再次收緊,我們期盼的「盡頭」遲遲未到。事實上,我真的認為「疫情盡頭」不會發生,至少對於上述行業,其國際業務一定不會回到COVID前的水平。

作為BossMind讀者,我們需要理性、有邏輯地面對這個很可能出現的「現實」:若要與COVID共存,新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

我在2020年6月是用以上的假設去把公司的未來規劃了一下。

  1. 選擇「對」的行業
  2. 清楚自己公司的強項
  3. 選擇「對」的合作夥伴
  4. 把公司定位為一家全球企業

知易行難,用了差不多一年時間,與客戶不停交流,才把真實市道看得更透徹。有部份企業,知道世界已經變了,策略上馬上大幅度調整,在今年業務還有20%增長。不過,有企業選擇死守,結果守不住,就直接死了。

"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世界末日到了,我上班要遲到了。

對我來說:COVID 是一個重建的機會,世界崩塌的時候,你不會對我說:「我上班遲到了吧?」

未來屬於適應者。讓我們擁抱改變,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保持創新
在未知的領域中航行
James Huang 2021年4月30日
分享這個貼文
2.600 萬追隨者,卻賣不出 36 件 T 恤:超越數位時代的虛榮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