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創業的夢想往往與失敗的殘酷現實相衝突。創業可以逃避艱難工作的浪漫觀念是一個危險的神話。真正的創業準備不在於熱情或偉大的想法,而是經過驗證的獨立創造價值的能力。測試這一點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在您所選擇的行業中,成為現有企業中具有高影響力的領導者,將其視為無風險的 「創業模擬」。
我是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s 的執行長 James。
創業的誘惑是強大的。許多人在職業失意時,都會幻想自己當老闆,不受束縛,眼看利潤滾滾而來。然而現實是,絕大多數的新創企業都會失敗,而且往往會帶走個人多年的積蓄。
這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是否有辦法在冒著改變人生的財務風險之前,就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創業?
雖然許多書籍對成功的「秘訣」提供了含糊不清的理論,但我相信答案要務實得多。創業不是彩票。它是一套特定的能力,事實上,這些能力是可以測試的。
基礎先決條件:有遠見者」的迷思與「製造者」的現實
許多人相信有兩種人:適合做員工的人和天生就是創業家的人。有一種有毒的建議經常認為,如果您當員工不開心或不成功,也許您真正的使命就是當老闆。這根本是錯誤的。
創辦人最重要的一項先決條件,就是有能力自始至終獨立創造價值。
考慮兩個極端:
- 一個人可以靠自己買麵粉、用烤箱、每天賣出足夠的煎餅來維持生計。這個人的生意雖然不大,但卻是真正的企業家。他們控制了整個價值鏈,儘管這個價值鏈很簡單。
- 財富 500 大企業高高在上的區域經理,薪水高達七位數。這個人可能是個出色的員工,但如果他們只負責龐大企業鏈中的一個環節,而且無法在該系統之外創造一美元的收入,那麼他們就不是企業家。自己創業很可能會迅速失敗。
為什麼這個區別如此重要?因為創辦人要對整個系統負責。所有員工都仰賴創辦人的願景和創收能力。如果身為創辦人的您不知道如何賺錢,雇用更多員工只會加速您的損失。
今日科技巨頭的真實故事證明了這一點。在他們成名之前,像 JD.com 的劉強東和阿里巴巴的馬雲這樣的個人,早在擁有龐大團隊或風險資本之前,就已經展現了一種近乎超自然的、先天的能力,能夠通過自己的個人智慧和技能創造可觀的收入。他們首先證明了自己獨立創造價值的能力。
全能型人才的必要條件:您必須能夠掃地
除非您有大量的家族資金,否則早期階段的創辦人必須是個多面手,幾乎能執行企業的所有職能。銷售、行銷、產品開發、客戶服務,甚至是掃地。創辦人只要有願景,就可以僱用其他人來執行,這種想法簡直是天方夜譚。
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是引用歷史人物,例如皇帝劉邦,他有一句名言:他不如偉大的戰略家和將軍們,但因為他知道如何使用他們而成為皇帝。這個比喻有很大的缺點。他最著名的顧問張良和韓信是在他已經通過自己的全面能力建立了一個擁有成千上萬手下的強大企業之後才加入他的。他們被已被證明的成功所吸引,而不是被餐巾紙上的想法所吸引。
終極試金石:無風險的創業模擬
那麼,如何在不押上畢生積蓄的情況下測試自己的創業能力呢?答案是進行模擬,由他人承擔下行風險。以下是一個實用、低成本的架構,以開奶茶店為例:
- 步驟 1:成為學徒。在你想起草商業計劃書之前,先去一家成功的奶茶店找份工作。在前線工作。從供應鏈、客戶服務到日常現金流管理,學習營運的每個環節。
- 步驟二:成為具影響力的領導者。當您掌握了基本知識後,您的下一個目標是獲聘為另一家奶茶店的店長。這是您的關鍵考驗。如果經過無數次的嘗試,您仍無法說服任何老闆委以重任,那麼您已獲得寶貴的市場回饋,證明您尚未準備就緒。
- 步驟三:經營您的「無風險創業公司」。如果您成功地成為經理人,您現在擁有了完美的創業模擬。資金和最終風險都屬於所有者,但經營責任則屬於您。實際上,您正在經營自己的事業。您的任務就是運用您所擁有的一切,顯著地改善其績效。
- 步驟四:晉升為創辦人。如果您能帶領現有的業務單位大幅增加收入、提高效率,並建立一個成功的團隊,那麼您已經經驗證明了自己的創業能力。在這一點上,您與老闆之間僅剩下初始資本的差異。您不再是在賭博;您正準備執行一個您已經掌握的模式。
總結:從績優者到創辦人
這個原則適用於任何產業。在開設自己的軟體公司之前,先成為另一家成功公司不可或缺的產品經理或工程主管。在成立自己的行銷公司之前,先成為公司有史以來最有效率的行銷總監。
創業不是逃避嚴苛工作的途徑,而是邁向更高難度和責任的畢業。要成為成功的創辦人,最可靠、最無風險的途徑就是先證明您是一位卓越、具影響力的領導者。首先,證明您可以管理「商店」。接著,也只有接著,您才能開始考慮建立一個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