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介面:為什麼我們要在人工智能時代押注「零使用者介面」?

TL;DR

  • 問題:目前大多數的應用程式設計都停留在「前人工智能」時代,強迫使用者透過無數的點選和複雜的螢幕來完成簡單的目標,因為系統無法理解我們的意圖。
  • AI 徹底簡化 UI: 透過了解使用者的意圖,AI 可以將多個步驟的流程簡化為單一確認。系統越聰明,所需的 UI 就越少。
  • 複雜工具的終結:從「操作工具」到「指導 AI 合作夥伴」的轉變,讓複雜的介面(例如傳統的軟體 IDE)變得過時。過度投資於建立或學習這些工具正在成為一種策略性錯誤。
  • 未來是混合式的,而不僅僅是對話式的: 由於輸入速度較慢,純粹以語音或文字為基礎的介面往往效率不高。未來的出路在於混合模式:在高層次指令中使用自然語言,在微調任務中使用直接操作(滑鼠、鍵盤)。
  • 終極目標是創造性使用者介面:下一個領域是人工智慧,可根據每位使用者的特定需求和情境,動態地即時產生個人化的使用者介面。
  • Mercury 的「零 UI」哲學: 我們相信最好的介面就是您幾乎不會注意到的介面。我們所建立的解決方案能將智慧直接嵌入工作流程,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並使用 AI 來處理複雜性,而不是強迫使用者瀏覽複雜的螢幕。

大家好,我是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 的執行長 James。在我們每一次的策略會議中,都有一個問題揮之不去:在人工智能改變一切的時代,使用者介面 (UI) 的未來會如何?我們應該繼續大力投資前端開發,還是我們所知的 UI 注定會消失?

我一直在密切關注這場辯論,最近的幾個觀點完美地捕捉到了我們正在目睹的巨大轉變。

首先,一個殘酷的現實:我們的應用程式停留在過去

Lovable 的一位設計師最近指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現在的應用程式設計根本就是「前人工智能」。想想點餐。要解決「我餓了」這個簡單的需求,您必須經過至少十次的點選:開啟應用程式、選擇餐廳、篩選選項、瀏覽菜單、客製化訂單、輸入地址,以及選擇付款方式。這是因為系統很笨,無法真正了解您的意圖。

在人工智能時代,這整個過程將會崩潰。AI 已經知道您的飲食偏好、預算和地點,可以將十次點選的折騰變成單次語音指令 -「訂我常吃的午餐」,然後再點選確認。系統會變成一個智慧型代理人,而非僵化的選項功能表。

Spotify 就是這個未來的早期範例。雖然介面仍然存在,但我們許多人主動搜尋的時間越來越少,因為人工智能驅動的推薦非常精準。系統越聰明,所需的 UI 就越少。多頁面、多步驟的介面正在走向消亡。

第二,思維轉換:從操作工具到指導合作夥伴

這種轉變也在改變專業工具的本質。當 Claude Code 的開發人員被問到為何要專注於命令列介面 (CLI) 而非完整的 IDE 時,他們的回答很能說明問題:他們相信到了今年年底,大多數人可能就不會再使用 IDE 了。他們的結論是,「過度投資在使用者介面是不明智的,因為考慮到模型進展的速度,這可能在更長的時間內都不會是有用的工作」。

這反映了我們與技術互動方式的深刻變化。我們正從複雜工具的操作者,轉變為智慧型 AI 夥伴的指導者。當 AI 可以直接從問題的高階描述產生功能性程式碼時,IDE 的複雜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就變得多餘了。

第三,清醒的重新評估:對話式使用者介面真的是未來的趨勢嗎?

儘管我們很想很快就能與所有裝置對話,但一篇名為「反對會話式介面的理由」的精彩文章強調了一個關鍵瓶頸:輸入速度。

自然語言感覺「自然」,但卻非常緩慢。我們思考的速度是每分鐘 1000 到 3000 個字,但我們說話的速度只有大約 150 個字,打字的速度只有 60 個字。這就是鍵盤捷徑如 ⌘C (複製) 和 ⌘V (貼上) 如此強大的原因。按下 ⌘C 只需 0.1 秒;說「複製此文字」則需 3 秒。效率提升了 30 倍。

Alexa 和 Siri 未能徹底改變電腦運算的原因,並非 AI 不夠聰明,而是輸入方式太慢。說「嘿,Google,今天舊金山的天氣如何?」需要五秒鐘。點擊天氣應用程式圖示則只需要一秒。

作者認為未來不是取代,而是融合。我們會使用會話語言來執行高階、探索性的指令,並依賴滑鼠和鍵盤的速度來執行精確、重複性的動作。兩者相輔相成。

新興領域:產生式使用者介面

第四個發展方向是「Generative UI」,即人工智慧根據使用者的即時需求快速創造介面元素。UX 權威機構 Nielsen Norman Group 去年提出了這個概念:AI 為每位使用者動態產生客製化介面。

試想一個航班預訂應用程式。當有閱讀障礙的使用者開啟時,系統會自動以專用字型渲染文字。瞭解使用者的偏好後,系統會優先處理成本和旅行時間,同時隱藏他們從未選擇的紅眼航班。在這種模式下,設計師不再需要精心製作特定的按鈕和頁面;他們只需定義目標和限制條件,讓人工智能能夠在那一刻產生最適合每個人的介面。

Mercury 如何採用「零 UI」哲學

我不是 UI 專家,但我是策略家,我同意 Anthropic(Claude 的開發者)的判斷:過度投資於複雜、靜態的 UI 是不明智的。這個原則是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s 的「零使用者介面」設計理念的核心。

「零 UI 」並不是指沒有介面。它是指 最少必要的介面。我們的目標是讓技術無縫、智慧,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我們的客戶應該專注於達成業務成果,而不是學習如何瀏覽我們的軟體。

以下是我們如何以度身訂造的解決方案實踐這一理念:

  • 智慧型 Agents over Menus: 我們的 Mercury Muses AI 就是這種想法的縮影。Muses AI 不需要銷售經理點選 CRM 中的數十個螢幕來尋找行動項目,它只需識別這些項目並將其呈現以便跟進。它可以產生部落格內容、製作電子郵件行銷活動、翻譯資料,扮演智慧型代理的角色,根據意圖執行任務,大幅減少螢幕時間。它甚至可以充當個人助理,從您提供的內部知識庫中汲取資料,回答與工作相關的問題。
  • 隨時隨地滿足用戶的需求:Amalgam 會員系統提供 Telegram UX 版本。我們不會強迫客戶的會員下載和學習另一個應用程式,而是直接將我們的系統建立在他們每天都在使用的介面上。這大大降低了摩擦,使技術感覺像是他們現有工作流程的自然延伸。
  • 統一的混合介面:我們的Kaon 訊息平台擁抱混合的未來。它將眾多會話渠道(WhatsApp、Telegram 等)統一為單一介面。但它並不僅止於此。它允許團隊建立自訂的工作流程,並有效率地管理這些會話,將高層次的會話輸入與結構化的直接管理工具融合在一起。
  • 真正的客製化解決方案:我們的客製化 A.I. 整合解決方案是 Zero UI 的終極表現。我們不會從預先定義的介面開始。我們與企業合作,找出人工智慧可以增加價值的地方,然後開發客製化的模型和流程,直接整合到企業現有的作業中。我們的目標是以最小的干擾和最少的新 UI 來解決問題,因為 AI 的設計就是要處理複雜的問題。

Mercury 的重點不在於建立更精巧的介面,而是建立更聰明的系統,讓這些介面變得越來越不需要。我們相信最好的使用者介面就是您永遠不需要思考的介面。

逐漸消失的介面:為什麼我們要在人工智能時代押注「零使用者介面」?
James Huang 2025年7月10日
分享這個貼文
關於 Moats 令人不安的真相:一位 CEO 就激勵與策略寫給學生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