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作業系統:為什麼人工智慧的競賽是兩匹馬的競賽(以及為什麼歐洲和日本已經輸了)

TL;DR:全球人工智能競賽看似是一場技術人才之戰,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歐洲和日本擁有主導性的 「銀行主導 」投資模式,在結構上無法為高風險、突破性創新提供資金。這種迴避風險的模式要求可預測的短期投資報酬率,因此在 「瘋狂的想法 」誕生之初就被積極扼殺。相比之下,中美兩國的「風險資本導向」模式則以混亂和不對稱的上升空間為主。這並不是新趨勢,而是歐洲和日本錯過每一次重大科技浪潮的結構性原因,從網際網路到行動裝置,到現在的人工智慧。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s 首席執行官 James here。

我經常被問到一個重要的策略問題:在爭奪 AI 領導地位的高風險競賽中,為什麼只有兩個玩家?為什麼只有中美兩國,完全沒有「第三個競爭者」?歐洲和日本這些傳統科技強國怎麼了?

這不是意外,也不是 2022 年開始的新現象。答案不是缺乏人才、教育或工業力量。

答案是結構性的。技術面貌是由助長它的投資結構所決定的。

說得直白一點,歐洲和日本在人工智慧領域競爭失敗的原因,與他們在網際網路熱潮和行動通訊熱潮時失敗的原因如出一轍。它們底層的「資本營運系統」與突破性創新根本不相容。

系統 1:「銀行主導」的作業系統 (歐洲及日本) - 創新的毀滅者

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大體上是「銀行導向」的投資結構。銀行的核心業務是放貸,而銀行的主要指令是不要虧本。

這個單一指令決定了所有資金的流向。銀行只會為成熟、可預測、擁有穩定現金流與硬資產的產業提供資金:房地產、基礎建設、公用事業、汽車製造。

這個系統獎勵什麼樣的行為?它獎勵 可預測性、最佳化和零失誤的執行。它創造出世界級的汽車零件,但卻無法創造出 ChatGPT。

這個系統在結構上就是為了扼殺創新而設計的。

想像一下,一位傑出、年輕的德國工程師有一篇兩頁紙的新演算法激進論文。她需要 1,000 萬美元的計算時間和雇一個團隊。她去找一家銀行。銀行的信貸委員會的整個價值體系是建立在 8% 的年回報率和可驗證的現金流上,他們看到了她的提案。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一個「改變世界的想法」,而是一個「騙局」。她那兩頁演算法的價值就跟印在紙上的價值一樣。

這不是假設。這是歐洲最偉大科技出口的故事。

  • DeepMind(英國):需要大量非商業運算資源。沒有任何歐洲實體能夠或願意提供。它被 Google 收購。
  • Spotify(瑞典):為了達到全球規模,它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而不是在歐洲。
  • ARM(英國):為了得到應得的估值,它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 Unity (丹麥):這家 3D 引擎巨擘在 2009 年特別為了取得成長資金而進行重組並搬到美國。

這些公司不是被競爭對手淘汰出局,而是被他們自己的 「銀行主導 」風險厭惡體系餓死的。他們必須移民到另一個資本生態系統才能生存。

日本的情況更加「鎖死」。其行動網際網路時代被電信寡頭所扼殺,任何內容要出現在螢幕上都要收取「費用」,使得獨立的新創企業生態系統無法出現。

系統 2:「VC 主導」的作業系統(美國與中國)- 創新的原湯

相比之下,美國和中國則以「風險投資為主」的模式運作。這個系統不是由貸款人管理,而是由風險承受者管理。

在美國,這種結構源於財富分散的歷史。1927 年的 McFadden 法案等銀行法阻止了幾家大型中央銀行吸走全國的私人財富。這使得私人和企業資本形成了豐富多樣的 「原始湯」。

這種「VC 領導」模式有一套完全不同的規則:

  • 它的主要目標不是避免虧損,而是找到一個 100 倍的贏家。
  • 它了解 90% 的投資可能歸零。 這是一項功能,而非錯誤。
  • 「混亂」。您不需要 500 頁的證明。您只需要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說服一個人。

這是「瘋狂點子」--一個 20 多歲肄業生的兩頁演算法--能夠獲得資金的唯一土壤。

中國的道路是獨一無二的,但卻到達了相同的目的地。它的國有銀行對於新創公司來說甚至比歐洲的更難以攻克。然而,語言、文化和監管方面的障礙使其創業者無法簡單地離開,成為美國公司。解決方案是什麼?美國風險投資公司(如 IDG 和紅杉)將他們的模式本地化到中國。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創造了一個美國式的、由風險投資公司主導的生態系統,從而推動了中國的互聯網、移動和現在的人工智能革命。

策略失敗:短期投資報酬率的暴政

這帶出了分歧的核心原因:ROI(投資報酬率)的定義。

  • 銀行主導(EU/JP)模式的定義是其對短期、可預測和線性投資回報率的執著。它問:「我如何才能獲得每年 8% 的保證回報率?」
  • 風險投資公司主導(美國/中國)模式的定義是追求長期、不對稱和指數回報。它問:"這項投資如何能在十年內獲得 100 倍的回報?

開發基礎 AI 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昂貴、高風險的基礎建設計畫。它的可預測短期投資報酬率為零。它是在贏家通吃的未來賭局中,大規模、非共識性的資金「燒毀」。

這就是為什麼歐洲和日本已經輸了。

他們的「銀行導向」系統要求短期、可預測的回報,結構上無法參與這場遊戲。實際上,他們正在將計算器帶入核戰。他們在戰略上被自己對短期金融審慎的執著所癱瘓。

結論:你無法贏得沒有結構的遊戲

創新的未來將永遠受制於助長創新的資本結構。如果一個地區缺乏真正的、能承受風險的風險投資模式,或者更糟的是,一個地區「投資」時期望失敗是一種應受懲罰的罪行,那麼這個地區將永遠不會產生自己的本土科技生態系統。

這是我們 Mercury 奉行的理念。我們不是商品供應商。我們是戰略合作夥伴。我們所銷售的服務並不是提供簡單、可預測、30 天的投資報酬率。

我們的 GAIO (生成式 AI 優化)SEVO (搜尋遍佈最佳化) 「信任層」「權威護城壕」是一項長期、高風險的投資,而非短期支出。我們的合作夥伴都是像我們一樣了解其中差異的領導者。

水星科技解決方案:加速數位化。

資本作業系統:為什麼人工智慧的競賽是兩匹馬的競賽(以及為什麼歐洲和日本已經輸了)
James Huang 2025年11月13日
分享這個貼文
90% 的錯覺:為什麼您的「傳統」SEO 流量是負債而非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