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行銷領導者都在 AI 時代對高品質、規模化內容的無窮需求中掙扎。雖然 AI 的精通程度很普遍,但真正的差距在於如何利用 AI 來建立可創造規模化內容的系統。這需要一個新的角色:內容工程師。這位左腦/右腦的混合型人才同時具備深厚的行銷細微觀察力和技術系統思考能力,能在創意和技術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內容工程師是將品牌聲音系統化、協調跨通路生態系統、建構回饋迴圈,以及策略性地擴展個人化,為 AI 時代轉型行銷的關鍵。
我是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s 的執行長 James。
我要坦白一件事:幾個月前,我曾探討過雇用文案的想法。
就像 2025 年的許多行銷領導者一樣,我的團隊正努力跟上步伐。在全面品牌重塑、加速產品上市、進取的網路路線圖,以及向外向行銷策略轉移的驅動下,對高品質內容的需求是無情的。我們的任務是以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壓力非常大。
因此,我開啟了一個需求,並開始面試應徵者。這個過程很有啟發。
我向每位候選人詢問他們使用 AI 的情況。他們都分享了很棒的例子,說明人工智能如何加速他們的生產力,或幫助他們克服可怕的空白頁綜合症。他們都是精通 AI 的使用者。這很好,但卻不是我所需要的。
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正試圖用舊世界的角色來解決新世界的問題。就在這個時候,我清楚地體會到這一點:我需要的不是能夠使用 AI 來創造 作品的人,我需要的是能夠使用 AI 來創造 能夠創造作品的系統的人。
現代行銷的巨大差異
現今大多數的行銷組織,就像我的組織一樣,並不缺乏人才。我們有文案寫手和內容行銷人員。我們有行銷營運專家。我們有 AI 委員會、IT 架構師,甚至可能還有創新主管。然而,所有這些角色的存在並沒有產生龐大的、由 AI 驅動的內容管道。
有一個缺口。在了解品牌的創意策略人員與了解系統的技術專家之間,存在著一種聯繫 。
這種脫節是我從業界領導者口中最常聽到的顧慮來源:
- 我們該如何在利用 AI 擴大內容製作的同時維持品牌的完整性?
- 我們該如何建立能製造高品質的系統,而不只是數量更多的雜訊?
- 當 AI 可以立即產生內容時,人類的影響力和策略又該何去何從?
答案不是新的工具或更多的預算。
這是一種新型的行銷人員。它是溝通的橋梁。
內容工程師的崛起:左腦/右腦的混合體
填補這個缺口的人就是 內容工程師--我看到最具前瞻性的組織中出現了這個角色,也是我們迫切需要的人才。
內容工程師是內容策略師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演變。但要真正瞭解他們的價值,您必須掌握這個關鍵的區別:
內容行銷人員製作作品。內容工程師製作的系統可大量生產作品。
這不僅是一個新的職稱,更是一門新的學科,需要左腦邏輯與右腦創意的罕見融合。內容工程師之於行銷,就像 DevOps 工程師之於軟體一樣,是讓規模、管理和速度成為可能的重要角色。
他們是「左腦與右腦結合」的終極專業人士:
- 右腦(藝術家與策略家):他們擁有確保品質與共鳴所需的深厚行銷細節。他們瞭解品牌聲音、敘事結構、受眾共鳴,以及企業的整體策略目標。他們知道是什麼讓內容變得出色。
- 左腦(建築師與科學家):他們擁有建立機器所需的技術與系統思考能力。他們設計、協調和管理人工智能驅動的工作流程。他們會建立提示庫、建構回饋迴圈,並管理 AI 代理。他們知道如何讓精彩的內容可擴充、可重複。
多年來,這兩種技能組合一直存在於不同的部門。內容工程師將兩者結合為單一且功能強大的角色。
內容工程師改變行銷的 4 種方式
當您的團隊中有一位內容工程師時,您就不只是將 AI 當作一個簡單的助理,而是開始將它運用為行銷引擎的核心部分。以下是這個角色能立即產生影響的四種方式:
- Systematizing Brand Voice Consistency: 傳統的行銷人員可能會手動審查每篇內容,而內容工程師則會建立系統,直接將品牌語音編碼到創作流程中。他們開發了提示庫和自動品質檢查,以確保每次輸出的內容都完全符合品牌。
- Orchestrating Cross-Channel Content Ecosystems: 他們設計相互連結的系統,讓單一的思想領導能自動為部落格文章、社群媒體系列、電子郵件行銷活動和簡報甲板產生最佳化的變化,所有這些都是針對各自的管道量身打造。
- 建構回饋迴圈:他們創造智慧型系統,擷取效能資料並自動回饋至內容創作流程。這意味著人工智能會根據市場上的實際運作情況進行持續的、以數據為導向的改進。
- Scaling Personalization with Strategy: 他們超越了基本的人口統計個性化,進而建構出能夠為您的微小受眾群創造深度相關內容的系統,同時確保每件作品都符合整體策略目標。
未來是設計出來的
這個新角色的迫切性是真實存在的。隨著技術從以人為中心的工具轉移到多重代理系統,您今天所建立的堆疊已經變得過時。現在所有通路都需要大量的內容,這使得人工製作無法持續下去。
那些學會將 AI 內容規模化運作的公司,將會獲得決定性的競爭優勢。然而,人才缺口卻日益擴大:行銷人員並未受過建立內容系統的訓練,而 IT 團隊也不具備可確保共振的行銷細節。
內容工程師可以彌補這一鴻溝。對於考慮這種演進的領導者,我的建議很簡單:現在就開始建立這些能力。問題不在於您的團隊是否需要這些技能,而是您開發這些技能的速度有多快。
Mercury Technology Solutions:加速數位化。